电视胸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电视胸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

吕文锋

吕文锋

(穆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穆棱157599)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SP)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小切口术式,观察组为VATS术式。结果: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无明显差异,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小切口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226-02

自发性气胸指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人体肺部、脏层胸膜等组织出现破裂,造成空气经肺部或支气管进入胸膜腔,从而导致气胸的发生。自发性气胸属于胸外科较为多见的症状,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原发性气胸指患者肺尖部胸膜下肺小泡出现破裂而引起,年轻人为高危人群。继发性气胸指患者肺部发生病变,往往引起肺结核、大泡性肺气肿等疾病,老年人为高危人群。自发性气胸具有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中其治疗措施多种多样如胸腔穿刺抽气、传统开胸术等。本研究选择1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SP)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1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70例。其中观察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2.5±2.5岁。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17~46岁,平均年龄:32.1±2.8岁。纳入标准:(1)狭颈型肺大泡者;(2)术前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3)气胸肺压缩>30%;(4)术中指征明确,且术后结果证实诊断正确。排除标准:(1)肺内型肺大泡者;(2)伴肺部等器官严重并发症者;(3)病历不全者;(4)气胸肺压缩小于30%;(5)继发性气胸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全部患者均实施气静复合麻醉。对照组为小切口术式,观察组为VATS术式。对照组56例选择单腔气管插管,4例选择双腔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均选择双腔气管插管。

1.2.1对照组:取健侧卧位,消毒后在腋下沿肋间行切口,通过病变部位进胸,保留肋骨,向两侧延长肋间肌、胸膜切口并牵开胸腔,进胸后仔细分开粘连,探查显露后,使用长电刀头或者直线切割缝合器缝闭等方法松解处理粘连,切除肺大泡后进行水试验,判断是否存在漏气情况,碘伏涂抹后实施胸膜固定术,并留置引流管、关胸。术后,患者可定期进行透视,经胸部平片检查发现症状改善后拔除胸管,复查胸片正常后可出院。

1.2.2观察组:取健侧卧位并消毒,胸腔镜孔为腋中线第6肋间,第1器械孔为腋后线第5肋间,第2器械孔为腋前线第4肋间,分别行皮肤切口,入胸后置套管。检查肺叶,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缝闭或超声电刀电灼等方法切除肺大泡后进行水试验,判断是否存在漏气情况,碘伏涂抹后实施胸膜固定术,并留置引流管、关胸。术后,患者可定期进行透视,经胸部平片检查发现症状改善后拔除胸管,复查胸片正常后可出院。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以及医疗费用等指标。其中观察疼痛评判标准: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判术后胸痛:0级:无任何痛;1~2级:伴轻度疼痛;3~4级:持续伴轻度疼痛;5~6级:疼痛较重但耐受;7~8级:经常出现疼痛且较重可忍受;9~10级:疼痛无法耐受。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等指标对比研究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分别为(62.5±6.4)min、(50.3±2.5)ml、(4.0±1.4)d、(3.9±1.8)d。观察组分别为(62.1±5.6)min、(50.5±2.1)ml、(3.9±1.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24h引流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指标对比研究对照组术后24h引流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分别为(99.6±18.5)ml、(7.0±1.4)d、(1.2±0.50)万元;观察组分别为(79.4±10.3)ml、(4.9±0.3)d、(1.7±0.68)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复发等指标分析研究

两组均未发现脓胸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且无死亡患者。对照组4例出现术后漏气,观察组出现3例术后漏气,经对症治疗后均改善。两组术后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疼痛均可耐受。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复发患者。

3.讨论

自发性气胸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胸外科疾病,大约20%自发性气胸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原发性气胸指胸膜下微小泡或肺大泡出现破裂而引起,该类肺大泡一般是由于支气管纤维组织牵拉所致[2]或肺组织先天性发育不全而引起[3]。因肺大泡体积小,位置隐蔽,因此在胸片检查时往往容易被忽视,多发现于男性年轻人。本研究主要对原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手术,分别采用电视胸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发现效果均较理想。总之,两种术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无明显差异,VATS术式视野好但治疗费用较高;小切口手术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点,但探查显露较差。

【参考文献】

[1]李威,陈伟,郑中锋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22):4145-4147.

[2]周波,聂军,杨卫东,等.胸腔镜腔内切割缝合器与腔镜下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比较[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1):66-67.

[3]戴明,李秋,唐铠,等.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复发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1(1):39-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