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煤气区域作业安全管控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1
/ 2

加热炉煤气区域作业安全管控浅谈

覃勇华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2

摘要:一、摘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2014年全国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中毒和窒息为13起,共造成7人伤亡,6人轻伤。棒线型材厂现共有9座加热炉,煤气设施众多,诸多的煤气危险作业,风险较大,煤气密闭容器管道内作业、煤气区域内有限空间作业、煤气设备设施带煤气作业以及煤气设备设施本身缺陷等,未可靠进行危险隔离、气体置换检测不及时、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应急预控措施未落实等,都会造成人身、设备财产损失,事故的惨痛教训。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损失的是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人作为生产力的主导因素,伤亡是不能用经济效益来弥补的,缺乏安全性的工作将极大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气区域作业安全现状分析

煤气作为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危险、有害物质,其潜在危险性是不言而谕的。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日常煤气设备设施操作、检查与维护、(抢)检修作业、停(送)及气体置换等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若管控措施不力,极易引发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三大事故造成死伤事故灾害。

三、煤气区域作业的分类

1.煤气危险区域作业

煤气泄漏点;正在放散的煤气放散点及周围40米;架空煤气管道及其周围10米;与煤气主体设施相连的附属设施(如水封、切断阀、放散管、盲板等)的附近区域。

2.煤气停产(运)煤气设备、设施上作业

对已停产(运)的煤气管道、容器(煤气柜)、阀门、炉窑及附属设施(如水封槽、溢流管、放散管等)等煤气设备设施本体从事维检作业;

3.带煤气作业

3.1对正在运行(生产)的煤气管道、容器(煤气柜)、阀门、炉窑及及附属设施(如水封槽、溢流管、放散管等)等煤气设备设施本体从事维检作业;

3.2抽堵盲板作业

3.3进入煤气设备、设施内作业

凡进入煤气管道、容器(煤气柜)、炉窑等内从事维检的作业。

四、煤气区域作业安全规定

1.实行项目许可制度,并实行现场分级管理监控。

2.严格遵守煤气区域气体检测制度。

3.作业人员至少2人及以上,可保证作业顺利实施的最少人员,落实好互保措施。

4.严格遵守动火许可制度。

5.煤气区域有限空间作业严格用电管理制度。

6.严格作业区域警示制度。

7.严格应急救援制度。

五、煤气区域作业安全措施管控

1.煤气设施作业前,应与生产车间操作人员进行作业内容交底,双方现场确认作业环境工况。

2.作业前安全措施落实。

2.1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向调度中心提出申请,委派动力厂人员进行U型水封前阀门关闭作业。

2.2生产车间操作人员进行U型水封下水封作业。U型水封是关乎整个加热炉煤气作业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一旦U型水封遭受击穿或意外解水封,这将是加热炉煤气设施作业人员造成最严重的威胁。因此,在进行下水封作业后,生产车间人员及检修人员应对U型水封排水阀进行能量上锁,防止其他人员在不明情况下开启阀门解水封。同时,在作业过程中,U型水封应保持着补水,溢流管保持长流水状态,以此保障U型水封是处于满水的状态。

2.3生产车间操作进行煤气总管盲板阀或切断阀关闭作业,以此形成加热炉煤气区域作业的第二道保障,作业时,检修人员应对盲板阀或切断阀进行能量上锁,防止其他人员意外开启。

2.4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开启加热炉煤气管道放散阀进行煤气管道吹扫(置换)作业。作业过程操作人员应两人进行作业,佩戴好CO报警仪。吹扫完毕后,应及时断开氮气吹扫的软连接管道,防止氮气管路阀门关不死,导致氮气泄漏,引起窒息事故。

2.5如需动火,检修人员办理加热炉煤气区域作业的相关作业证(动火证、受限空间作业证),经安全科及生产车间值班主任签字后方可生效。

2.6严格遵守挂牌签字确认制。

3.作业中安全措施管控

3.1携带CO报警仪全程检测煤气浓度,在取样管处取样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区域内环境最高煤气允许浓度24PPm(30mg),此时可长时间工作;(2)24PPm<浓度≤200PPm,可经项目负责人准许,轮流进入间隔作业(因个体差异不同,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使用风机或压缩空气、佩戴空呼或风罩或防毒面具、等措施),同时保持区域内空气流通,通风良好;非作业人员远离煤气危险区(10米外),并应处于上风侧。

3.2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专人监护制度。监护人员应时刻保持作业区域内工况变化,对于作业人员的违规行为及时制止。

3.3如动火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好自身劳保防护用品(电焊手套、防尘口罩、护目镜等),现场配置好灭火器,待气体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3.4如进行加热炉内、烟道内等受限空间作业,应做好以下安全防护:

3.4.1作业前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审批,三方确认后方能生效。

3.4.2作业前通知生产车间操作人员进行煤气管道重新吹扫。吹扫完毕后,应及时断开氮气吹扫的软连接管道,防止氮气管路阀门关不死,导致氮气泄漏进入到炉体内,引起窒息事故。

3.4.3通知电工开启加热炉助燃风机,并通知生产操作工将加热炉烟道闸阀开启满量程,以便置换加热炉内的气体,形成空气流通,确保炉内氧含量。

3.4.4作业方和生产车间方设置专人监护,作业前半小时监护人员负责对炉内CO含量、氧含量进行检测,并记录到受限空间作业证的数据记录表中,确认符合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允许作业人员进入炉内作业。

3.4.5通知电工连接加热炉作业照明灯,所用灯具必须是36V的安全用电灯具。

3.4.6进入炉内作业,监护人员应全程参与监护,随时观察CO及氧气报警仪的数据变化,间隔1-2小时记录检测数据,直至作业完成。

3.5煤气设施作业完成后,如煤气管道阀门更换、煤气管道焊接点,应通知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开启氮气进行泄漏试验,使用肥皂水对新更换阀门与法兰盘连接处,煤气管道焊接点进行试漏,确保无漏点,以免在送煤气后发生煤气泄漏,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4.作业后的现场恢复

4.1作业完成后,由于清理煤气管道中的焦油或煤渣残物时遗留在作业现场,加热炉生产后会产生高温,引燃焦油或煤渣残物。因此,在作业完场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卫生,严禁遗留易燃易爆物,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发生。

4.2作业完成后,应告知生产车间操作人员检修作业完毕,在操作室内的检修确认表上签字确认,同时对上锁点的能量锁进行解锁。

六、结束语

安全工作不是一个独立工作。它是技术工作、管理科学和人员素质在实施安全预备方案的过程和结果。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生产过程中煤气危险作业应从根本上降低和消除设备、区域潜在和暴露的各种风险,作业采取危险隔离、转移、人身防护等措施,使人体不暴露在危险环境中。从而达到风险受控,人身受到有效保护,实现作业安全。从作业前的组织准备、实施过程等应有严密的程序,任何一个环节差错都可能酿成事故,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煤气安全作业》[J].高永刚.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288)

[2]《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