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团队指导模式,积极推进社区疾控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不断探索团队指导模式,积极推进社区疾控工作

王祎

王祎(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4500)

【关键词】团队指导社区疾控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382-01

为进一步创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指导社区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主要工作指标,本中心成立5人为团的基层责任指导团队。同时,为强化团队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中心坚持“基层强,中心才真的强”的宗旨,牢牢把握服务理念,强化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将骨干下沉进一步深化,开展了团队指导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对一的指导负责制。通过对社区疾控责任指导团队工作模式的不断摸索、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与大家交流。

1、改进模式,创新指导

以“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为基本工作原则,实行“资源整合、网格管理、骨干下沉、团队指导、捆绑考核”的工作模式。本中心成立了3个责任指导团队,对团队成员的准入门槛非常高,要求业务能力突出,沟通能力强。同时,由团队长确定一名团队成员为责任区域内所在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员,每位责任指导员对联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指导周期为一年,每月至少2天在联系点工作,并深入到服务站,开展多形式的指导。每次指导注重工作实效,建立工作台帐和过程记录,书面提出督导内容、存在问题、整改意见。

善于发现亮点和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后,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如在全市推广“八式”服务法,即:一是提供“平台式”服务。协助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镇级责任指导团队,对社区责任医生开展多级指导。二是采取“授课式”服务。指导与培训相结合,有计划地开展针对社区责任医生的各式培训。三是利用“聊天式”服务。走访入户,以聊天形式及时掌握群众健康防病需求。四是注重“关爱式”服务。对于年老、体弱、精神障碍等特殊患者,指导社区责任医生定期入户开展随访服务。五是完善“动态式”服务。及时发现被指导单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和整改意见,督促落实;同时团队经常开展自我总结。六是推行“持续式”服务。发现的问题在整改后,下次团队综合指导时进行核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七是实行“定制式”服务。适时开展意见征求和满意度调查,掌握基层业务需求,各团队及时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开展有针对性指导。八是开展“主动式”服务。团队指导下沉到站,服务到每一个社区责任医生,主动掌握社区疾控工作动态。

2、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首先,将各科室参与、支持社区责任指导团队工作的情况纳入科室考核,与绩效工资奖励性部分挂钩。其次,制定社区责任指导团队管理工作制度11个和工作流程图1个。主要有团队管理制度、团队学习培训制度、沟通联席制度、团队现场工作及评估制度等等。

3、完善考核,奖惩分明

为适应新医改的需要,以及全科疾控发展趋势,按照标准明确,实施简便、易操作的原则设立考核指标,做到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与科室考核相结合。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改进,今年团队考核标准在内容上更加全面,机制更加完善。在原有的业务指导和效果评估内容基础上,新增团队建设和管理内容,将团队内部管理以及队员培训学习列为日常重点工作抓;以点面结合为原则,细化指导方案,做到既有指导计划,又有指导要点;将全年覆盖社区卫生服务站50%提高到100%;指导效果评价具体化,引入慢病发现率、控制率,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肺结核病人访视达标率和传染病疫情规范报告率五个核心指标;增加团队发现问题的能力考评指标,对发现的问题跟踪指导整改情况要求措施明确,落实到位。

具体考核实施中,采用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日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采用队员自我鉴定、团队长评议、上级考核、外部评议结合等方式,评定内容包括成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完成情况、指导效果、工作记录的完整性、信息上报和反馈及时性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等。此外中心和卫生局组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考核情况也作为责任指导团队考核参考依据。考核结果与指导员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与评优直接挂钩。

责任指导团队模式开展以来,成效显著,基层各单位对的社区团队指导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通过团队指导,不断发现、总结做好疾控工作的方法,值得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