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在基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风险护理在基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买日木沙汗·阿不力孜吐尼沙古丽·阿纳也图拉

关键词:风险护理;基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妇产科护理在基层妇幼保健院患者护理工作实施中具有重要保障意义,要想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就应该在患者护理工作实施中,对患者护理中的模式应用分析[1]。以风险护理作为基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理中的主要模式,能够在患者护理中,有效的将患者护理风险降低,并且有效的规避了患者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选取112例基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理患者,探究风险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每组56例。其中护理组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9.25±7.25)岁。参照组患者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2.25±9.25)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护理组在此基础实施风险护理,方法如下:(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医院妇科专家及护理专家和护士长等组成,定期开展研讨会议,针对患者风险护理评估。(2)制定风险护理制度,按照产妇护理中的要求,将患者护理中的操作流程、护理日志填写以及设备和药品的应用原则做好规范。采用绩效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实施成果考评。(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按照产妇护理中的要求,将护理人员风险护理技能提升。以《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中的要求对患者护理技能应用分析。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设备应用技能也需要及时作出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熟练的使用和操作护理设备。对护理人员在患者护理技能学习中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以其评价结果作为患者护理技能实施的前提,降低患者护理中的风险事故出现几率。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具体指标如下:

(1)不良事件发生率(采样差错、出现感染、给药差错、错漏医嘱、护理纠纷)。

(2)护理满意度(①十分满意、②满意、③不满意)。其中总满意度=①+②/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统计软件做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x2)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n采样差错出现感染给药差错错漏医嘱护理纠纷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组561(1.78)1(1.78)0(0.00)0(0.00)0(0.00)2(3.57)参照组562(3.57)2(3.57)1(1.78)1(1.78)2(3.57)8(14.28)x20.3430.3431.0091.0092.0363.953P0.5580.5580.3150.3150.1530.046

2.2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n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护理组5632(57.14)23(41.07)1(1.78)55(98.21)参照组5628(50.00)21(37.50)7(12.50)49(87.50)x20.5740.1504.8464.846P0.4480.6980.0270.027

3讨论

风险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方式,指的是在患者护理中,按照患者护理中的要求,成立护理小组,将整个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罗列出来,并且按照患者护理中的要求,及时的对患者护理工作规划[2]。在基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患者护理中,采用风险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护理风险,有效的规避了患者护理中的不必要因素出现几率。作为医护人员在针对妇产科患者护理中,应该针对风险护理中的患者风险出现要素及时作出评价,如采样差错、出现感染、给药差错、错漏医嘱以及护理纠纷等。都是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只有按照患者护理中的要求,将风险护理要素排除,这样才能做到从根源上提升患者护理质量[3]。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基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患者护理中,以风险护理模式为主能够提升患者护理质量。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中,护理组要明显低于参照组,表明风险护理模式,能够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出现几率,提升患者护理水平。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工作细化,并且能够通过患者护理风险日志检查,及时对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检验。当发现患者护理中存在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了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出现几率,为患者护理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发现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参照组,这也说明在风险护理模式应用下的妇产科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出现几率,对于患者护理的安全性及系统性具有一定的保障意义。因此,在基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患者护理中,为了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必须要将风险护理模式应用与患者护理结合。这样才能保障在患者护理中,有效的通过风险护理排除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提升患者护理质量,为患者护理安全性及系统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乔艳红.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基层医院产科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3):176-178.

[2]祖丽比亚·玉苏甫,哈丽斯·艾力.基层医院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5(14):122-125.

[3]胡海燕.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12(32):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