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

唐云

唐云

(四川省资中县公民中学资中641200)

初中语文是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必须坚持有用性原则,加强针对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和听说读写能力,为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课标》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其中指明了初中语文美育和思想教育的明确目标。

作为思想性很强的语文课,通过对“美”的发掘,对“丑”的鞭挞,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思想教育的目的。这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和因素,并精心设计于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引导学生阅读,领略语言美。得法的引导,能使学生们都能全神贯注,沉浸于阅读中,他们就会被那优美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吸引,产生共鸣,并引发美妙的遐想,获得美的领悟。其次,分析内容,展现形象美。翻开初中语文课本,几乎处处都有丰富的内容,栩栩如生的形象,崇高的思想火花。课文涉及的内容广博,人事众多,从领袖巨人到庶民百姓,从仁人君子到共产党员,大都有昂扬的斗志,求实的精神,高洁的人品,尤其是课文中一大批共产党人,其光辉形象和崇高品行十分感人。

例如:刘胡兰面对引颈就戮的悲壮;方志敏一身清贫、两袖清风;对敌人怒不可遏的愤慨;许晓轩保护战友、视死如归、危难之中挺身而出的豪情……这些都能促使学生感情的激荡和心灵的震撼。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们不断受到这些高尚情操的熏陶,思想就会净化,情感就会升华,内心就会产生对美的追求。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教学才能对口,才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上狠下功夫,通过博闻强记,开阔视野,增加见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丰富些,广博些,这样上课时才能随心所欲的结合教材,讲出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帮助解决其想解决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保持好奇心。并以此贯通联系实际,教给学生有用的方法,交给学生进出知识殿堂的钥匙,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有用,以此来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能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情景,从而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气氛,就能把教师的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兴趣。师生间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转移,而且也是感情的转移,师生感情交流,和谐默契,上课就能产生共鸣。到了这时,不仅觉得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享受,从而转化学生的兴趣品质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变被动为主动。“学海无涯苦作舟”就能成为现实,变苦学为乐学

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特点,教学必须坚持有用性原则,加强针对性,教学中应多注意“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整体原则。教材的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综合——分析——综合”的方式,它就体现了整体性。教学中那种繁琐的课文分析,任意增添许多讲解,分析的内容,那种肢解性咬文嚼字等都是不可取的。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就必须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学习语文有别于其它学科。其它学科的规律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语文却不同,小孩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是“接受——领悟——积累——运用”。只有让学生多读,从读中领悟,并熟悉理解学习,从而积累语言材料。语文这科有别天其他学科之二是语言和语境的交融。语言文学必须置身于语境才有意义,故阅读时要求学生应该把抽象的语言在脑海翻译成一幅具体生动的情景画面,并感受之。这是读的任务。把具体生动的情景及语言行动等还原成文字这就是作文。

语文课可以分为自读课,教学课,作业课,实践课等,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读,老师少讲,师生互议,学生精练。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置疑。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的要求也有所区别,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讲是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等方式带动学生去分析文章,加以概括、总结、归纳演绎、推理。使内容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教的阶段,可以总结一般的规律性问题,或提示中心,提示文章写作技能或总结方法。通过讲解应使学生透过现象掌握本质,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议是在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或辩论,也可以是师生间交流讨论。内容可以是美丽的词语,也可以是优美的气氛,或文章的巧妙结构,或立意的新颖。通过议把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练是读的运用。读练要结合起来。阅读要尽力落实到写作上去。读懂了,写好了,语文教学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训练的方式很多,可以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也可以写作文,还可以写新闻。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采用现代化课堂教学,必须坚持有用性原则,强调灵活性,增强针对性,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注意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争取学生的主动参与。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听说读写为主线,做到书让学生读,问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归纳总结让学生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变苦学为乐学,在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做人的快乐。那么《课标》赋予语文科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