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39例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产后出血39例护理体会

方芳

方芳(浙江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311100)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51-01

产后出血在产科领域中属常见而又最复杂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危及产妇生命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尤为常见,自2007—2008年,共收治39例产后出血患者,由于观察细致,处理及时,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2008年本科共收住经阴道分娩产妇1068例,发生产后出血39例占3.65%,其中初产妇34例,经产妇5例,臀位3例,双胎7例,巨大儿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例,过期妊娠3例,早产6例(包括双胞胎3例),贫血2例,在39例产后出血中发生在2h出血者35例,占89.7%。本组产后出血后出血量少为400ml,最多达4000ml,其中发生休克者7例,占17.9%,产后出血原因子宫因素占66.6%,胎盘因素占23.08%,软产道因素7.69%,凝血因素占2.56%。

2护理体会

由于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它不但影响了产妇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研究进展,孕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产后出血仍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妇死亡,是目前产科临床护理的重要课题,为此及时而良好的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后极为重要。

2.1首先明确产后出血的诊断我们根据1986年经全国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资料统计分析,提出以500ml为标准,也就是说在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为产后出血,因产后出血多发生在2h以内,所以我们把2h出血量≥400ml者也诊断为产后出血,由此可见出血量对产后出血的诊断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采取用聚血器测量,即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将聚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收集出血,精确测量出血量及时明确诊断早做处理。

2.2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一旦确定产后出血,医护人员应对其做出及时的应急处理,首先根据常见的出血原因,立即按摩子宫,此法是刺激宫缩最简单,迅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同时加注适量宫缩剂。如若经此法处理仍不能止血,应考虑是否有胎盘胎膜残留或软产道损伤及阴道壁血肿等,即在常规消毒下清除残留的胎盘胎膜等,缝合结扎出血点及软产道损伤,清除血肿等相应的处理。

2.3产后出血的护理产后出血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复杂,因此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及熟练的技术,配合医生及时做好抢救护理工作,这对抢救产后出血特别是大出血极为重要,所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3.1护理应急准备工作当班的护士对产妇产前病史应详细了解,产前检查的异常情况等特别是与本次分娩有关的疾病,并及时对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做好产后出血抢救的一切准备,如输血输液,给氧及所用急救器械及药物,以防措手不及。

2.3.2应急处理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护理人员应按紧急情况对待,但一定要沉着冷静,切忌手忙脚乱,应反应灵活,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护理,及时判断出现原因及出血量,配合医生做好抢救中的护理工作,让产妇去枕平卧,吸氧,保暖,立即做好血型检查,保持输液道通畅,若休克病人应设特护,并进行心理监护。

2.3.3心理护理由于产后大出血的患者,往往精神非常紧张、恐惧,思想压力大,护理人员必须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帮助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安静,减少出血,以便抢救。

2.3.4产后观察及护理经紧急处理止血后,出血原因立即解除,血压、脉搏恢复正常,休克得到纠正,即转入一般护理,但应比一般产妇重点观察,如无其他异常情况,2h后可转入病房,让其安静休息,一般采取平卧位,病房安静,空气新鲜,并鼓励产妇进食,注意食物的营养及足够的热量,食物应易消化,无特殊情况可让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应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冒,以利产后病人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