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旺在水田的应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1

米旺在水田的应用技术

陈万春

50%米旺是哈尔滨利民农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丙草胺水乳剂,在我县经三年的试验示范,现已进入推广阶段。该药具有剂型先进,不污染土壤,杀草谱广,持续期长,施药期宽,对水田安全,用量少,且具增产效果。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优良除草剂。结合三年试验示范的应用体会,谈以下应用技术。

1.作用特点:米旺经过植物下胚轴及芽鞘吸收,根部吸收很少,不影晌种子发芽,只能使幼苗中毒。中毒的症状为初生叶不出土或从芽鞘侧伸出,扭曲不能正常伸展,生长发育停止,不久死亡。米旺通过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使离子吸收减少,膜渗漏,细胞的有效分裂被抑制,同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多糖的形成,也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稻本身具有分解米旺成为无活性物质的能力。2-3周后秧苗即能很快分解瑞飞特,但幼芽状态的水稻这种能力不足,不能迅速分解。

2.适用作物:水稻田专用除草剂,适用于移栽田和抛秧田。

3.防治对象:稗草、千金子等一物生禾本科杂草,兼治部分一年生阔叶草和莎草,如鳢肠、陌上菜、鸭舌草、丁香蓼、节节菜、碎米莎草、异型莎草、牛毛毡、萤蔺、四叶萍、尖瓣花等。

4.施药时期:

①一次性施药:稗草一叶期前,阔叶杂草出苗前。

②分期施药:第一次,水稻移栽前3—5天。

第二次,水稻移栽后10—15天。

5.用药量:

①一次性施药:每亩(667m2)用50%米旺60毫升。

②分期施药:第一次,每亩用50%米旺50毫升。

第二次,每亩用50%米旺50毫升。

6.混用:为扩大杀草谱增加对狼把草、泽泻、慈菇、扁杆草草、三江草等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可与威农、草克星、农得时、太阳星混用。具体用量为:

一次性施药:

50%米旺60毫升/亩+30%威农10克/亩

50%米旺60毫升/亩+10%草克星10克/亩

50%米旺60毫升/亩+32%莎阔净20克/亩

50%米旺60毫升/亩+15%太阳星15克/亩

分期施药:

第一次,50%米旺50毫升/亩。单用

第二次,50%米旺50毫升/亩+30%威农10克/亩

50%米旺50毫升/亩+10%草克星10克/亩

50%米旺50毫升/亩+32%莎阔净20克/亩

50%米旺50毫升/亩+15%太阳星15克/亩

7.施用技术:50%米旺采用毒沙(毒土)、或对水撒施法施药。毒沙(毒土)法每亩的用药量与15—20千克湿润细沙(土)拌匀,均匀撒于稻田。对水撒施法把每亩的用药量倒入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内,对水10升摇匀,卸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均匀的施入田中。施药后水层控制在3—5厘米,保水7—10天只灌不排。

8.使用建议:一次性施药或分期施药及是否混用,应根据稻田杂草的发生期、发生种类、密度而定。以木兰县为例,我县稗草自5月上旬开始萌发,5月下旬—6月上旬是发生的高峰期,一直延续到6月末。阔叶杂草自5月下旬开始萌发,6月中旬是发生的高峰期,可延续至6月末7月初。水稻插秧多集中在5月15日—25日。如果采用米旺和防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一次性施药防治田间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施药过早影响阔叶草的防治效果,施药过晚影响稗草的防治效果,考虑到低温、水深、弱苗等因素,为确保水稻安全不发生药害,一次性施药,应选择在移栽秧苗返青后,即6月上旬,但此时施药早期萌发的稗草已有超过二叶的,而离最后萌发的阔叶杂草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所以一次性施药很难有效防治田间的所有杂草。目前,生产上多应用两次施药。第一次施药在插秧前3—5天,莎稗磷单用,重点防治田间已出土的稗草;第二次施药在插秧后10—15天莎稗磷与防阔叶草除草剂混用,重点防治阔叶杂草兼治后出土的稗草。即使偶遇低温及深水情况,对水稻仍很安全,除草效果理想。

9.注意事项:

①米旺属苗前选择性除草剂应在杂草出苗前施药。

②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4%的地块亩用量控制在50-60毫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4%的地块亩用量控制在60-70毫升。

③一次性施药时,如撒施不匀,阶段性低温或有淹没稻苗心叶的情况,以及用药量大于80毫升时会发生局部或全田的药害,虽可恢复生长,但影响产量。

④在使用方法上,米旺不能用原瓶打孔甩施,只能用毒沙(毒土)法或对水撒施。

(作者单位:151900黑龙江省木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