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应用MRI的诊断价值研究

/ 2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应用MRI的诊断价值研究

吴海军夏黎明刘书田郑超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415000

【摘要】目的:探析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X线检查,而观察组则运用MRI检查,对两组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在关节积液、半月板退变和损伤以及滑膜增厚改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MRI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进行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以及无创性等诸多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MRI、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价值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肥大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或者增生性关节炎,临床特征以关节面形成新骨和膝关节软骨退变为主,好发于中老年人,并且年龄>45岁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10%-33%,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因此,本文对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中23例为女性,40例为男性,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为(58.5±7.2)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5.6±2.4)年;观察组中25例为女性,38例为男性,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为(58.6±7.3)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5.4±2.3)年。两组在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X线检查,即运用西门子X线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要求设定参数,其中电压为50-60kV,时间为20-30ms,按照常规方法,拍摄侧位片和正位片。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行MRI检查,即运用西门子1.5TMRI对患者进行扫描,按照常规方法,运用冠状面STITR和T1WI序列,而斜矢状面则包括STIR、T2WI以及T1WI序列,横断面T1WI序列,其中T1WI的TE和TR分别为20ms、500ms;T2WI的TE和TR分别为90ms、300ms;STIR的TE和TR分别为100ms、400ms;层间距和层厚分别为1.0mm、4.0mm,矩阵为256×256,视野为16.0cm,需要注意的是,前交叉韧带应该与斜矢状面保持平行。

1.3观察项目

将关节镜手术所见作为基本依据,对两组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包括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边缘形成骨赘、韧带退变、关节腔隙狭窄、关节腔内游离体、软骨下囊变、关节积液、滑膜增厚改变以及半月板损伤和退变等。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对组间诊断符合率对比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诊断符合率对比

观察组中60例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5.24%;而对照组中53例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4.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

两组在关节积液、半月板退变和损伤以及滑膜增厚改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关节,由髌骨、胫腓骨上端以及股骨下端组成,也是最容易磨损、运动量最多的一个关节。由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和典型性特征,再加上病程长、疾病进展缓慢,尤其是病变早期,膝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并不明显,运用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MRI作为新型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等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能力,可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能够将膝关节韧带、软骨、骨质以及半月板损伤清晰显示出来,临床价值较高[2]。通常情况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发病后,新生骨质增殖和软骨下形成囊肿是关节软骨下骨质变性的主要特点,其中新生骨质增殖则容易表现为关节软骨边缘有骨赘生物形成和骨内骨质增生,MRI能够将关节软骨损伤的范围、位置、程度以及软骨下骨质改变清晰显示出来,对该病的关节软骨损伤进行准确诊断[3]。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运用MRI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过将半月板的退变和损伤充分显示出来,还能将患者的损伤程度作为基本依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其原因主要为半月板出现撕裂和退变时,通过半月板关节面关节滑液渗入撕裂和退变的半月板内,使局部氢离子浓度增加,所以在MRI检查中,能够充分显示出来[4]。相比较X线平片而言,MRI在诊断关节腔游离体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MRI可以将不含骨质成分和体积较小的游离体充分显示出来,并且MRI还能将滑膜增厚改变、半月板撕裂、关节积液以及软组织肿胀等清晰显示出来,从而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3%,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滑膜增厚改变、关节积液等准确率较高,提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运用MRI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这一结果与张治国[6]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MRI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进行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以及无创性等诸多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媛媛,贺家勇,刘文亚.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12(9):1790-1792.

[2]冯根义,张碧云,杜小凤.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6(2):4068-4070.

[3]贾尚庭,郭远清.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015,12(2):14-15.

[4]陈树新,王际儒,宫永淮.探讨MRI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4,11(7):191-192.

[5]吴佳芮,张健.MRI在早期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2):78.

[6]张治国,于金芬,吴文海.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4,15(8):167-16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