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伏九注射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黄芪注射液伏九注射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价

梅宗志

(南部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南充637300)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伏九注射对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中医骨科门诊收治的109例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三伏注射组,38例)、试验组2(三九注射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1采用三伏注射联合钙尔奇D片,试验组2采用三九注射联合钙尔奇D片,注射药物均为黄芪注射液;对照组仅口服钙尔奇D片。结果:治疗结束后两试验组在骨密度测试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黄芪注射液伏九注射联合钙尔奇D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22-0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andmechanismofastragalusinjectiononosteoporosisinmiddle-agedandelderlypatientsonthehottestandthecoldestdays.Methods109patientswith?osteoporosisinourhospitalrandomlypidedinto3groups.group1,38patients,astragalusinjectioncombinedwithCaltrateDonthehottestdays,group2,37casesinjectedthesamedrugonthecoldertdays,andcontrolgroup,34cases,wasgivenCaltrateD.ResultThebonemineraldensitytestofgroup1and2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DuringthehottestandcoldestdaysastragalusinjectioncombinedwithCaltrateDcansignificantlyincreasethebonedensityofpatientswithprimaryosteoporosis,worthyoffurtherapplication.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进行性、代谢性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质受损及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1]。骨质疏松的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皮质变薄,海绵骨小梁数目及大小减少,骨髓腔增宽,骨荷载功能减弱[2]。该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发性骨痛(尤以腰背痛为甚)、骨折、驼背、身高降低等,给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缓解其临床症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进行伏九注射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9例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女性70例,男性39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1.7岁。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09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三伏注射组,38例)、试验组2(三九注射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患者需具备以下临床特征及症状: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弯腰、翻身和下蹲活动受限或疼痛;同时参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3,4]通过骨密度检测,患者需具备骨钙盐密度、骨强度改变,纳入病例符合诊断标准。

1.3评价标准

1.3.1骨密度评价以腰椎(L1-L4)骨密度作为骨密度的评价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及治疗后第21周,分三次对三组患者的骨密度(BMD)进行评定。骨密度测量仪为双能X线骨密度仪,所有骨密度检查均由专业人士操作。

1.3.2医师评价显效:疼痛显著缓解、骨密度明显提高;好转:疼痛缓解和(或)骨密度提高;无效:疼痛持续或加重;显效率与好转率合计为总有效率。

1.4研究方法

1.4.1对照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组。即试验组1为三伏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钙尔奇D组,试验组2为三九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钙尔奇D组,对照组仅口服钙尔奇D。

1.4.2分组及处理对照组仅口服钙尔奇D片(含钙600mg,维生素D125IU),1片/日。试验组1、2在此基础上分别于三伏、三九,每伏/九之初、中进行一次穴位注射,共进行六次穴位注射,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原因造成的每次治疗提前、延后不得超过两天;穴位注射取穴:采用以腰部夹脊穴、阿是穴为主穴,足三里、血海、委中、三阴交等为配穴的取穴原则;注射药物为黄芪注射液,进针深度约为进入肌层后10~20mm,每穴注射约0.5ml~1ml药物;伏九注射治疗时间结束后,三组均继续服用钙尔奇D片,并在治疗结束后第8周,第21周再次进行骨密度检测。

1.5统计学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结果

2.1伏九注射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变化(表1)

骨密度指标在三组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治疗前三组骨密度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治疗后8周,三组对比P<0.05,差异显著,其中两两组间对比显示:试验组1、试验组2同对照组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试验组对比P值>0.05,差异不显著。治疗后21周两试验组同对照组对比P值均小于0.05,说明两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试验组对比P值>0.05,差异不显著。

表1伏九注射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后骨密度变化(x-±s)

3.讨论

“骨质疏松”病名在历代中医古籍中虽未明确记载,但从该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来看,与中医学“骨痹”、“骨痿”、“腰痛”等病的描述相近,又尤以“骨痿”最为相近。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如《素问·宣阳五气论》有言:“肾生骨髓。”《解精微论》有言:“髓者,骨之充也。升肾精足则骨髓充,髓充则骨强。老年肾气衰。肾精亏,髓腔空,则骨骼脆。”可见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与肾亏精虚、骨痿髓耗的关系密切[5]。发挥中医治疗特色、标本兼顾、提高治疗经济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次研究在辨证的前提下,选用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功效的黄芪注射液作为主要注射药物,以补肾益气健脾为取穴原则,选取腰部夹脊穴、阿是穴为主穴,足三里、血海、委中、三阴交等为配穴,将黄芪注射液分六次注入相应穴位,充分发挥针灸、中药、时间医学的多重效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单纯应用钙尔奇D组(对照组)相比针药结合组(三九注射、三伏注射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地提高患者腰椎部骨组织的骨密度。现代医学对黄芪、穴位注射的相关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黄芪含有的多糖、黄酮、甙类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促进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6,7],黄芪注射液能够明显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8],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总之,本次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智海,刘忠厚,李娜,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9:1007-1010.

[2]葛成永.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对骨强度的改变[C].2009江苏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300-301.

[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讨论稿)[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08:455-457.

[4]葛继荣,郑洪新,万小明,等.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09:1023-1028.

[5]韩丽萍,王小宁.骨密度与骨质疏松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06:63-65.

[6]阳波,杨静.黄芪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07,03:291-293.

[7]欧阳钢,王东岩,李小民,等.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J].天津中医,2002,05:18-20.

[8]刘振海,刘红,王少君,等.防治骨质疏松症常用单味中药实验研究概况[J].环球中医药,2013,06:47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