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文眼,谱就课堂高效曲——《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3

抓准文眼,谱就课堂高效曲——《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谈

朱华英

朱华英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

文眼是作品的点睛传神之笔,是一篇诗文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文章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富于艺术魅力。诗文的眼目,历来为文人大家所关注并研究。作为教学的载体与凭借的课文,首先是供人阅读的文章,其中许多都隐含着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如能抓准文眼,进而巧用文眼,顺“眼”摸瓜来设计教学,无疑有益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从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四个方面展现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文末称赞香港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与课题互为照应。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可发现出现在课题与结尾的“璀璨”一词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文,写出了香港这座城市的景观特色,暗示了香港的许多方面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是课文语言文字的浓缩凝聚,提炼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据此,我确定了“感悟香港是璀璨的明珠”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点和归结点。如何通过研究文眼——“璀璨”,来有效实现目标的达成呢?

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课题中,“璀璨”亦是题眼,应该在课题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对该词形成初步的理解。教学就从对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的研读起航了——

[教学片段一]

师:(指名朗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香港是璀璨的明珠。

生:我知道这里用了比喻,把香港比作璀璨的明珠。

师:如果现在你的眼前就放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你看着看着,眼睛会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到明珠在闪闪发光。

生:我感觉眼前很耀眼。

生:我感到明珠光芒四射,我都睁不开眼睛了。

师:大家所说的这些,就是课题里的哪一个词告诉我们的?

生:璀璨!

师:(屏幕显示)《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璀璨”就是“发出耀眼的光芒,光彩夺目”。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题吗?

生:香港就像明珠一样光芒四射,光彩夺目。

师:香港像璀璨的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那么,你的心里现在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把香港比作璀璨的明珠?

课题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理解璀璨的意思”。“璀璨”虽不是一个朴素的词语,但其意思既可意会,又可言传。在课题教学中,借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经历去想象去感悟,许多学生从而有了基于自身经验的对“璀璨”的形象化、具体化,这些生动的描述与屏示的词典解释,十分自然地让每个学生都对“璀璨”的本义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理解。

虽然学生尚未清楚地了解香港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尚未明白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但通过对课题的学习交流,他们已经知道“香港就像那闪闪发光的明珠,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他们的认知中,已经把香港与璀璨的明珠建立了联系,“为什么把香港比作璀璨的明珠”成为他们主动要探究的问题。

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有了对词语基本的理解,如何进一步感悟“香港是璀璨的明珠”?怎样理解“璀璨”与具体介绍的香港的四个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了解与把握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香港这座城市的特点?

立足“璀璨”,从课文具体介绍的四个方面内容去深入理解,犹如剥笋一般,渐渐读出了其表达的两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个层次是指香港是“灯的海洋”,处处灯光闪耀,光彩夺目的灯光让香港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非常形象,这与“璀璨”的基本义相符;第二个层次则是通过“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三个方面写出香港在贸易、美食、旅游等方面都格外地突出,格外地吸引人,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璀璨”一词恰恰与此相应,其实在巧妙且得当地概括、传达“香港在这些方面出类拔萃”这一信息,这是“璀璨”的本义衍生出的、在本文具体内容中产生的意义。

相对于学生而言,第一层次的理解比较容易,领悟第二层会有难度。人的认知规律本就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那么,对“璀璨”的教学仍应遵循学生从读悟到领会逐步深入的原则。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学由直接描写香港夜景的这一段切入,本段内容与璀璨直接关联,可让学生从夜景直观感受到香港的璀璨。

[教学片段二]

师:题目说香港是璀璨的明珠,课文的哪一段让你一读就觉得香港真璀璨?

生:是“灯的海洋”这一段。

师:让我们静静地默读这一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璀璨?

(学生汇报自读感受,相机请学生朗读出感受与体会。)

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从“灯的海洋”这个词我感受到香港满是灯光,很璀璨。

师(追问):为什么叫“灯的海洋”?

生:整个香港好比是海洋,香港整座城市哪儿都是闪亮的灯光,就成了一片灯的海洋。

师:香港到处都是灯,到处都是闪耀的灯光!这就是“灯的海洋”,多么——

生:璀璨!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生朗读)

生:“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这句话也让我感受到川流不息的汽车的灯把马路照得亮堂堂的,“闪光”给我不断地闪着光亮的感觉,真是璀璨极了!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这长河里流的不是水,而是闪光的灯!马路闪亮,多么——

生:璀璨!

……

师:港湾里闪耀的灯光、马路上明亮的车灯、高楼大厦光彩夺目的霓虹灯,汇成了香港这璀璨的“灯的海洋”!大家请看大屏幕!(播放香港夜景图,生边欣赏边惊叹不已。)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我看到了香港到处都是美妙的灯光,香港真的是“灯的海洋”。我想说,香港灯光璀璨,不愧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

在默读、自主感悟、交流、感情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涵泳在语言环境里。通过语段中一处处有温度有亮度的语词,如“灯的海洋、闪耀、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等,学生在每句话里都看到了闪亮在文字背后的“璀璨”,在理解、领会的层面感受到了香港的夜景——目之所及,无不是灯光璀璨!读着读着,整段文字凝结成了两个字,就是“璀璨”。这样,本段文字与“璀璨”之间内在的链接顺利地联通了。

随后,有关的图片资料的运用,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亲眼目睹了香港真切的夜景,不由自主地惊叹,更多的情感被适时催发趋向激昂,经历了更为深刻的情感熏陶——夜幕中的香港是那么璀璨,那么流光溢彩,那么令人沉醉!夜景图片的欣赏,丰富了、活化了学生对“璀璨”的形象理解,促进了情感体验的提升,是锦上添花之举。

此时,“璀璨”在学生的意念中已不仅仅是纸上的一个黑色的词语,不仅仅是单调的意思阐释,而是一幅幅五彩斑斓、光彩耀眼的流动的画面。从学生抒发的感受如“香港灯光璀璨,不愧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中,显见“璀璨”第一层次的理解这一教学目标实现了。

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两者之间当然不仅是光芒闪耀的“形似”,其间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更本质的特点的互为映照,这就是“璀璨”承载的深层含义。只有领悟了这层含义,学生基于这篇课文对香港的认识、了解才是基本的、全面的、准确的,读解才是正确的、科学的。

课文具体介绍的另三个方面的内容,不难从中体会到香港在这个方面很不一般,非常之好,但悟到了这个“好”之后,却难以自觉地联想到“璀璨”一词,联想到课题中的“璀璨的明珠”。如果就随意地去想这三方面与“璀璨”的关系,因缘于“璀璨”的本义,反而会误解出“之间一点联系都没有”。因而,欲让学生从这三个方面看出香港璀璨,需要搭桥铺路,迂回而上。

[教学片段三]

师:香港是“灯的海洋”,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课文为什么还要写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这三个方面?这三段话也在告诉我们香港是璀璨的、是明珠吗?(稍停片刻让生思,但思而不答)请你默读这三段,一边读一边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独立阅读,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

师:请各学习小组派代表汇报,建议在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方面。

生:我们组汇报“万国市场”这个方面。从这段话我们知道了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心,联系上文还知道香港是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她在这些方面都很发达,尤其是贸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客商来做生意,来自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

师:你听说过一句话吗?“要购物,去香港!”从哪几个词语看出香港市场大、商品多客人也多?(生答,相机理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香港在国际贸易上发挥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可见,她在贸易方面非常突出、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当然可以说她是贸易上的一颗——

生:璀璨的明珠!

师:(追问)因为什么,我们说香港是贸易方面的璀璨的明珠?

……(另两个方面汇报交流略)

师:可见,香港在贸易、美食、旅游方面也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她在这些方面都非常突出,非常好,很吸引人。

师:所以,“璀璨”不单是指光彩夺目,还指……?

生:还指在某个方面特别好,很突出,这样就是璀璨。

师:你理解得真好!香港不仅夜晚灯光闪耀,让她如同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香港在贸易、美食、旅游这些方面也是特别地好,在人们的心中就像一颗明珠那样的耀眼,吸引着人们去那儿购物、品尝美食和旅游!难怪作者在结尾发出这样的赞美!(屏示: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生动情朗读)

在导学问题的设置上,指向非常明确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三段话也在告诉我们香港是璀璨的、是明珠吗?”但只问不答,因为预计学生难以直接到达这个问题,此处就是要使学生在思维中产生该问题,随后带着问题去思考,因此随即提出了“边默读边划出有关词句”这一作为铺垫的操作性学习要求,指引学生先从语言文字内容层面去感悟香港的“好”。

果不其然,学生的汇报交流即着眼于有关的语词,从中体会出香港在这方面特别的好,吸引人,但仍联系不到“璀璨”。此时,教师只需顺水推舟轻轻一点即可到达彼岸——运用学生的理解感悟,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随即顿悟了,马上指向“璀璨”。于是,璀璨的第二层意思就展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课题与课文的关系也清楚领悟了,导学之问留着的悬念自然化解,教学的难点巧妙突破,真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课的教学始于“璀璨”,循着璀璨三步曲,最后又归于“璀璨”,整堂课凝成了一个点。文眼“璀璨”在教学中不断闪现,绽放光彩,每次却并非同一个“璀璨”,散发的光芒随着教学进程的行进渐长渐强。学生对其的理解从“光彩夺目”到“某一方面的出类拔萃”;从“简单理解词的意思”到“了解香港、感悟香港这座城市的特点”;从“知道香港的吸引人”到“向往之、迫切想去”的情感积淀,步步为营,拾级而上,又一气呵成。一个“璀璨”,耀出了香港这颗明珠的迷人神韵,闪出了语文哪怕一个词语也可以具有厚度。

由此可知,我们一些课文的教学,如若能抓准课文的点睛之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其提领全文的特殊作用,紧扣文眼、巧加设计,让其充分为“学”所用、为我所用,教学必能提纲挈领,凸显目标、突出重点,开辟出一条高效的捷径,演绎出一首首各具特色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