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反思

张吉恩

张吉恩(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势在必行。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方向并起着导向和指挥棒的作用,许多教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探索。笔者结合高职院校考试改革误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几个要注意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必须明确思路、更新观念、遵循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要注重多样性,在综合评价上,实行“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以淡化考试的显性和考试模式的刚性,达到以考促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改革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误区反思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于2005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05方案”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原则性地指明:“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其涵义为:传统的考试方法必须改进和完善;考试方式要多样;考核的重点是学生的“思”和“行”。考试制度既属于创新教育的途径、方法,又属于创新教育保障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方向并起着导向和指挥棒的作用,考试制度既可以促进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也可以对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自“05方案”施行后,许多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考试方式的革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笔者研究中,发现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一些误区,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改革进行了再反思,以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试改革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误区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目的就是给学生定个成绩、记个档案。

此观点的认识其实质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作为单纯的成绩鉴定。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与导向性功能,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评价的功能和根本意义不在于对学生的鉴定、选拔、鞭策和警戒,而在于通过检查教学目标达到的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既建立学习的信心,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去,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误区之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看做是一门课程的考试而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考试评价对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效果必然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看做是一门课程的考试,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脱节的“两张皮”状况,是工作推诿、职责不明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观和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上,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生理论学习成绩与在校思想政治表现和操行表现结合起来。

误区之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个性的考试评价就是改革。

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固然是对的,但不能由此丧失了原则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表着无产阶级利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失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具有时代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立足于国际国内实际,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对当前国际国内重大问题进行阐述,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科学解释,对学生中的思想问题进行疏导。因此,考试评价必须体现时代性的特点,离开了时代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就失去了其现实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很多,考试评价固然要遵从,由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不能从想当然出发,随意应付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误区之四:考试内容和考试手段的改革存在着片面性的倾向。

有的教师认为考试方式无非是两种,或闭卷或开卷。从目前看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开卷考试居多,但有的教师出两道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做就算了事,还有的教师让学生写篇论文或调查报告,在评分标准上,“一张试卷决高低”的做法仍然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不考虑各课程的特点和差异,而采取的“一刀切”做法,这种片面性的倾向,与传统的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试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嫌,同样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因上一届同学的“经验”传授,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又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反思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必须明确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是每个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中宣部和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高校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不论如何进行改革,其地位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目标必须定位于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完成与发展服务,考核方式上应着眼于课程目标本质功能的实现,着力于课程特点的要求,考核手段上淡化考试的显性,寓考于学,寓考于做;淡化考试模式的刚性,达到以考促学、增强实效性的改革目的。

再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要有准确的定位。“高”和“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高职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明显差距,但也有自己明显的优势,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较强。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既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做法,也不能沿袭普通中专的模式,更不能无鉴别地、盲目地照抄兄弟院校的做法,也绝不仅仅是记个成绩。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自己的特色路子。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必须更新观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首先要更新考试理念。考试理念的更新,是考试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考试改革的首要环节。这些理念包括:考试要以学生为本,坚持为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服务。广大教师要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从“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重大转变,注重增强考试的自主性、针对性、探究性与实践性;考试是一个工具、一个手段,它不是目的;考试也不是只有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与其他学科的考试是不一样的,不是单纯的知识考试,它有其特殊性;统一考试不是唯一的选项,任课教师都拥有考试的权力,包括考什么、怎样考。但偏偏有些人死抱着传统考试方式不放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停滞不前、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受认知理论影响,许多人认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功能的过程,就是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道德理论并形成正确思想道德认识的过程,只要学生有了正确认识,就会有正确的行为。因此,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被简化成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的过程,出现了只管灌输不管内化、只重知识掌握不重行为养成的倾向。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必须克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倾向,牢固树立德育教育的大过程观。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从纯知性考核标准向颇具创新能力考核标准的四个转变,即:由重理论概念考核向重应用能力考核转变,由重书本知识考核向重社会实践考核转变,由重考核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由重简易经验测试方法向重科学考试制度规范转变。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原则。即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中心内容,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突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所以,这一原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首要的、基本的原则。离开这一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会完全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2)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即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任课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建立以任课教师、学生、系分管学生的主任、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综合性、实效性及合理性。

(3)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对大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注重考查他们的学习过程,又要看他们的学习结果。但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过程性评价是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注重实习过程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结论。

(4)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来实施,要在学生中树立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点、信念转化成为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评价,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要注重多样性

在考试形式方面,应以课程的性质、特点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坚持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小论文、小设计、读书报告、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避免学生的单纯记忆,提高学生对考试的兴趣。在考试内容上也应坚持多样化,命题时,考试题的设计上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成绩评定上要坚持科学化、综合化,改变长期形成的一次性闭卷笔试的“一考定成败”的现象,把期末考试、考勤情况、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考核评价学生的成绩,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在综合评价上,可实行“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以淡化考试的显性和考试模式的刚性,达到以考促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改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