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批改范多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浅谈小学作文批改范多明

范多明

甘肃省积石山县安集乡苟家山小学731703

小学作文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生作文的批改是新课标下我们语文老师亟待研究的问题。下面我把作文批改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要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习作

我们作为小学老师,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对象都是些有血有肉的孩子,并且是在习作中刚刚起步的孩子,他们对习作一无所知,所以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一些事,如:怎样说话、习作、考虑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误区,甚至现在教师看来是一句幼稚可笑的话,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这句话,也许并不可笑,甚至能发现闪光的金点。

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习作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决不能用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水平都很有限,大部分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一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这很正常,也无需大惊小怪,只要学生把想说的话并且是真话写出来也是不错的,教师要加以肯定,提倡学生写真话、内心世界、感想。

二、作文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所面对的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在批改作文是注重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但又不能忽视个体的发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学生每次的习作不是为习作而习作,而是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培养浓厚的习作兴趣,这才是教师让学生习作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师所关注的不是孩子们写的习作怎么样,而是每个孩子在这次习作中掌握了怎样的技能与技巧,甚至更关心的是这次写作中孩子们脸上有没有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戴上一副“放大镜”,仔细地寻找孩子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字里行间的亮点,作为教师去点燃、照亮孩子们的人生。

永远不要戴“显微镜”去寻找缺点。使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成长,成长中成熟,让孩子们在愉快中成长、轻松中习作。

三、读、说、评、改有机结合

写作不但是语言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作者感情世界的真实写照。我认为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让学生读出来才会明白小作者所表达的原意,领悟小作者的真情实感,才会与小作者一起产生共鸣。所以在每一次习作时让先写好的学生把自己写好的习作读给教师听,在听的过程中对于好的加以肯定、赞美,切记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譬如,有时可用手势,有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时给予一个微笑……总之,称赞的方式多样,表情要丰富。让学生陶醉在老师的赞美之中,学生觉得我能行,我真行,心中默默的说,争取下次我写的更好;对于那些学生习作中的不足尽量用商量的语气指出,不要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于他们。

比如:对于语句不通顺、意思不清楚的地方再让学生读一次,让学生读中感悟,或者老师说“我觉得”这样写,“我认为”应该怎么样写,你看“怎么样”,这样学生既知道了自己在习作中的不足,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变的爱问爱写了,喜欢与老师交谈了。愿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甚至在家庭中受到的委屈也会向老师诉说,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对学生了解得更全面了,学生对教师更加依赖更加信任了。对作文也没有恐惧感了,有时学生写好了主动找老师,一起品尝他的作品,久而久之老师成了学生们习作的伙伴,诉说感情的知音,写作不再是学生不可逾越的堡垒,而是对生活实际的再现。

四、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把作文的评价与评改和其他的教学环节精密的结合起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优秀的作文”不是一次写出来的,而是多次修改成功的,所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针对作文的修改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修改符号,以便学生自改。

叶圣陶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我们除了重视学生的指导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在习作中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因为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是教师单方面努力的事,所以教师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学生写好作文。

在作文评价与评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品的真正主人。

总之,批改作文的方式多样,方法要灵活。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再是一个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