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酸蚀黏接剂黏接正畸托槽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自酸蚀黏接剂黏接正畸托槽的临床效果观察

章求

南京市口腔医院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自酸蚀黏接剂黏接正畸托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错颌患者共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3M正畸釉质黏接剂治疗,观察组予以自酸蚀粘接剂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采用自酸蚀黏接剂于黏接时其使用量、光固化时间及脱落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黏接剂于正畸托槽黏接时使用量较少,光固化时间短,黏结强度足够,脱落率低,黏结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酸蚀黏接剂;正畸托槽;临床疗效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属口腔错颌畸形治疗常用方法,采用黏接技术将托槽黏附于牙面是固定正畸重要步骤。目前,随着口腔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正畸托槽技术也不断完善,自酸蚀黏接剂属新型黏接方法,具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效率良好等特征,同时因其弱酸性故酸蚀程度极易掌握,黏接剂残留易去除,应用于正畸托槽黏接具良好应用效果。故,本文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错颌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自酸蚀黏接剂黏接正畸托槽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错颌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偏侧咀嚼习惯,上、下牙弓对称,牙体健康且无缺损,均因治疗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1-32岁,均龄(21.1±1.8)岁,共78颗牙;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2-29岁,均龄(20.3±1.7)岁,共74颗牙。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3M正畸釉质黏接剂黏接。常规酸蚀、冲洗、干燥、黏接托槽。

观察组:自酸蚀粘接剂黏接。橡皮杯蘸3%过氧化氢行牙面抛光,清洗,干燥。按程序将自酸蚀粘结剂A、B液混合,毛刷蘸取,合适压力下反复涂抹牙面20s,弱风轻吹,光固化10s;托槽底面光固化树脂黏接剂涂抹,吹匀放置光固化树脂,安放于牙面,定位,加压,探针去托槽周围多余树脂,托槽近、远、切、龈侧各光固化10s。

两组均黏接完毕后检查并排除咬合干扰,0.25mm结扎丝尖牙向后结扎。1月后复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黏接剂使用量、光固化时间及脱落率。

脱落率:若现托槽脱落即拍下其脱落后牙面图像,观察牙面黏接剂残留量,按残留指数(ARI)5级计分法划分(5分:牙面无黏接剂残留;4分:牙面黏接剂残留≤10%;3分:牙面黏接剂残留10%-90%;2分:牙面黏接剂残留>9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取x2/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采用自酸蚀粘接剂于黏结时其使用量、光固化时间及脱落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2例托槽脱落后牙面黏接剂残留指数均为5分;对照组8例托槽脱落则为4分3颗,3分3颗,2分2颗,具体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口腔正畸中托槽直接黏接技术是现代临床常用操作技术,该项技术于具体应用中其黏接强度与矫正效果具密切相关性,若为牢固黏接则不符合固定正畸要求[1]。口腔正畸固定矫治装置一般于应用中需尽量满足患者口腔功能正常应用、美观、卫生及舒适等需求。一般而言,患者牙齿矫治工作完成后,需对所有牙面托槽及黏接剂予以清除,故基于此,黏接材料需具备较强的黏接力、承受弓丝牵引力及牙齿剪切力[2]。

传统的酸蚀技术多采用37%磷酸酸蚀牙面,为防止牙釉质脱矿过度影响托槽黏接强度,故需合理掌握酸蚀时间,一般时间控制于30s即可[3]。但临床在具体操作时,多因多牙面同时酸蚀、托槽逐一黏接等因素多导致酸蚀时间、酸蚀度以及酸蚀面等因素均具差异性,更甚可造成托槽周围白斑样损害,影响牙齿恢复[4]。近年来,随着现代正畸黏接材料的不断发展,有学者提出主张采用弱酸及免酸蚀方法,如马来酸及聚丙烯酸酸蚀牙面及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黏接托槽等;但同时,有专家认为,黏接力若足够可不需对牙面酸进行处理,从而减少牙釉质损害[5]。

高黏度的自酸蚀黏接剂随着正畸黏接材料的发展而产生,且其现已产生并广泛应用于固定正畸托槽黏接。自酸蚀黏接剂酸性较弱,约为2.0pH左右,应用于临床可使牙釉质羟基磷灰石脱钙,后形成混合层,树脂突深入并于釉质内形成锁结。此黏结剂在使用中酸蚀及封闭同步,故釉质脱矿作用弱,形成的树脂钉突细小且不规则,在使用中多操作简便,省时,技术敏感性较低,无需冲洗掉酸性凝胶,可有效缩短工作时间,避免胶原塌陷风险,降低术后敏感症状产生;同时,该技术在可仅溶解玷污层并使其下方牙体组织部分脱矿,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口,避免牙髓受刺激。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采用3M正畸釉质黏接剂及自酸蚀黏接剂,故经治疗结果可知,自酸蚀黏接剂使用量、光固化时间及脱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与刘志利[6]等研究结果相一致。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自酸蚀黏接剂黏接后,患者现2个脱落托槽,其中1个因尖牙向后结扎时结扎过紧致脱落,另一个是因上颌侧切牙舌侧位,弓丝全部入槽结扎而脱落,后经涂抹法黏接增加涂抹力度及时间,则可实现牢固黏接。对照组8例脱落中,其中5个在第二双尖牙结扎时脱落,3个是在托槽黏接后复诊期脱落。故结合此上所现问题可知,在应用自酸蚀黏接剂时需区分其与牙本质处理牙釉质的方法,一般采用常规细弓丝、缓加力等方法则可满足强度需求。

综上所述,自酸蚀黏接剂于正畸托槽黏接时使用量较少,光固化时间短,黏接强度足够,黏接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付建宏,欧阳东.自酸蚀粘接剂加复合树脂粘接正畸托槽临床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0,08(4):245-247.

[2]徐小兵.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结合不同牙面酸蚀方法对托槽粘接效果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1):37-39.

[3]赵靖,陈燕,赵会杰.自酸蚀黏接剂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12).

[4]王秀云,黎英.自酸蚀黏接剂用于牙齿感觉过敏症的临床效果探讨[J].新疆医学,2015(4):483-485.

[5]张丹,李昊妍,梁景平,等.黏结剂直接盖髓体外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18(11):611-614.

[6]刘志利,王暐.自酸蚀黏接技术在外伤松动、脱落牙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