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黄英

摘要:本文是从教学改革的一个视角—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着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问题。近年来的新课改已经把“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指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化学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学生能否敏感精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笔者立足于化学课堂教学,探讨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教学;问题情境;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3-0037-0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质疑能力的活动。所以,学生能否敏感精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笔者立足于化学课堂教学,探讨在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途径。

一、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形成问题情境

以生活中的事例趣事和典故作比喻,引出新概念,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另外,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化学课堂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例如,讲解碳酸氢钠性质之前,可先讲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食品加工中除酸味和作疏松剂;临床主要用于扩容和纠正酸中毒;在家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使采食量大大增加,对提高饲料利用率、能量转化率、促进家禽生长和增加产蛋量、提高蛋壳的质量等均有显著效果等。

二、通过演示实验形成问题情境

众所周之,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以Na2O2与H2O的反应为例:在讲授性质时,可将Na2O2和水反应设计为在石棉网上放两个棉团(其中一个内藏Na2O2粉末,一个没有),实验时先用火柴点燃那团没有Na2O2的棉花,并滴水使其熄灭,这一现象并不出乎学生意料,因水能灭火。接下来把水同样滴到另一团棉花(内藏Na2O2粉末)上时,水能点火。棉花奇妙地燃烧起来,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思维迅速转动,探索欲望增强。

三、利用化学故事,结合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很多中学生仍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讲解铝的性质之前,可用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在古罗马,一天,一个陌生人去拜见罗马皇帝泰比里厄斯(Tiberius),献上一只金属杯子,杯子象银子一样闪闪发光,但是分量很轻。它是这个人从粘土中提炼出的新金属。但这个皇帝表面上表示感谢,心里却害怕这种光彩夺目的新金属会使他的金银财宝贬值,就下令把这位发明家斩首。从此,再也没有人动过提炼这种“危险金属”念头,这种新金属就是现在大家非常熟悉的铝。

四、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置问题情境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爱好选择不同的信息。从而形成个性化地发现问题的方法。如铁与水蒸气反应,学生如果已知设计实验装置主要根据:即(1)反应物的状态;(2)反应条件;(3)产物的性质;并要求科学、安全、可行、简单。教师提供制作的仪器图片(胶片),让学生在实物投影展台上拼图展示,给予评价。

五、追踪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例如讲述硅材料时可以这样描述。由硅元素生产的多种产品在现代高科技中占有重要位置,对现代物质文明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应用最多的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是硅,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铝硅酸盐的化合物可用作吸附剂、干燥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的人造分子筛。

六、拓展探究渠道,创设问题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在学完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后,引导学生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并在课堂中汇报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乐中学”。

七、结合学生心理,创设问题情境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指出,人们在对待某种不完善,即有缺陷式有空白的格式刺激物时,会在知觉中下意识地产生一种改变现状并使之完善的趋向,从而倾向于知觉到、经验到,完善的格式塔整体,即完型整体。教学中要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有机会质疑.教师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得清清楚楚,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好比一碟清水看得清清楚楚,学生当然就没有问题去质疑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思维的引爆管,马上就在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改变过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全盘托出,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满头大汗。如此教学法,教师觉得累,学生没有兴趣,当然也没有问题可“质疑”了。

八、运用多种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里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综上所述,探究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探望和探究热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开展行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真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应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以及的学习生活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意愿直接。只有在此情境中生成的问题,学生才有能力在发展区内进行探究,并使学生对质疑保持有足够热情。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问题要有一定难度。创设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经过努力可以提出的难易适度的问题;二、情境要有一定的亮度。情境要有一定的条理,到达目的的障碍条件一定要清晰地呈现。尽量控制无关变量;三、要有一定新奇度。这一过程从“信息加工”角度看,是一个信息刺激接受器的选择接受过程。

参考文献:

[1]尹智敏.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与实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第五期.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武永兴.化学教材改革与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人学出版社,2003.

[5]毕华林,刘冰.化学探究学习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6]周建华.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第四期.

TeachingProblemScenariosCreatedbytheApproachandStrategy

HUANGYing

(NantongQixiuMiddleSchool,JiangsuProvince)

Abstract:Thisarticleisfromaperspectiveofteaching-theclassroomteachingtoenhancestudentsbeginlearning,basiceducationcurriculumreform(hereinafterreferredtoasthe"NewCurriculumReform")background,howtoquestiontheabilityofstudentsproblems.Inrecentyears,thenewcurriculumhas"astrongawarenessoftheproblem,todiscoverandexplorethevaluethatachemicalproblem,daredtoquestion,eagertoexplore,andgraduallydeveloptheabilitytothinkindependently..."Trainingisoneofthegoalsofchemical.Studentscanaccuratelydetectandsensitivequestions,thekeyisthecreationofteachersdidnotgivethestudentsagoodlearning"context."Theauthorbasedonthechemistryclassroomteaching,toexploretheelementsandcompoundstheteachingprocess,creatingproblemsinchemistryteachingapproachesandstrategiesofspecificsituations.

Keywords:teaching;problemsituation;QuestioningAbility

作者简介:黄英(1975—),女,汉族,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高中一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江苏南通邮编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