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

王彦

王彦

【摘要】目的: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构建与探索适应新时期医院特点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方法:采取加强培训提高临床教师质量意识;针对全员、全过程、全范围质量管理等要素,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结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制定合理、有效,保证了实习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86-01

护生在学校学到了一定的护理理论知识,但要真正成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还必须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训练,临床教学则是实现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做出周密的带教计划和安排,配备高素质的带教老师和根据护生各个时期的心态进行因人、因时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才能为护理队伍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近年来,我院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尝试,即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临床教学内容及方法,安排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逐渐完善了临床教学管理,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1制定周密科学的带教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是临床带教的重要内容。一是计划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依据护生所学的理论课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二是计划必须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整体护理的观念,增加教学内容,使护生了解到做每一项护理工作必须按护理程序进行。三是计划必须遵循因人因时因院施教的原则,根据护生在各个实习阶段的心态、表现,医院的科室多少,结合学校的实习安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落实在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总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①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专科理论基础知识,完成中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②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③本科学生除要达到大专实习要求外,还需注重提高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完成本科实习量化指标;④每一实习科室在学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大专、本科学生书写的整体护理病历由护理教学组组织各实习科室带教老师集中进行交叉评审量分。

2配备高素质的带教老师,实习带教老师的选拔及培训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教学计划的关键。因此,我们严格审核实习带教老师资格,规定了老师任职的条件:①大专毕业3年或任护师5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②热爱护理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③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实习大纲、实习目标、实习计划、学生量化指标及考评标准、适合各层次学生实习的带教方法;④通过学习现代护理学、教育学相关的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能用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带教老师应选择思想和业务素质都比较好的护理人员担任。技术素质方面,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有较高的护理理论水平,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和临床应变能力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思想素质方面,带教教师的思想品质对护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具备热受护理专业,对病人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并能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事事处处起到带头表率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神情、风度、仪表、情绪、性格、语言等。以自己的形象和行动去影响和教育护生。

3根据护生的心态实行人文带教

根据护生的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带教方案和带教方法,以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①实习初期,护生面临着将书本知识变成实际能力,由受照顾的学生转变成为照顾病人的护士的角色。由于护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护生对自身的能力还没有充分信心,再加上理论与实践有明显的脱节感。所以此期护生容易产生紧张、自卑和依赖心理;也有些护生片面理解护士工作,觉得护士工作刻板、单调而辛苦,从心中的偶像开始动摇并产生忧虑心理。此期应该特别注意边示教边讲解理论,切忌只动手少动口,每做一项护理操作或制订一项护理计划都要问问护生有什么病理生理依据,让她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这样,可以解除护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感。带教老师对护生应有充分的爱心及耐心,切忌将其当包袱,应及时鼓励她们的进步,主动做病人的工作,让病人与护生互相理解,给护生创造一些实践机会,以解除其紧张心理和自卑心理。带教老师不能急于求成或将护生当劳动力使用,要允许护生有依赖感,充分利用其依赖心理给她们以各方面的教育及影响。对由于片面理解护理工作而忧虑失望的护生,应多讲一讲护理工作的科学价值和受病人赞扬的事例,让她们看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成就,增强荣誉感,消除忧虑感和失望感。②实习中期,护生各心理矛盾逐渐缓解。她们对疾病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学习大量知识的主要时期。在此期应继续给予正确地引导,在知识上使她们温故而知新,在操作技术上使她们不断熟练。由于有了一定的能力,护生开始欲摆脱带教老师而完整地尝试自我价值,经常独自去执行治疗护理任务。这时带教老师应适当地放手,但不能放眼放心,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并应随时讲解临床档可能出现的隐患,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以加强护生的责任心。③实习末期,最明显的心态是忧虑感增强,因为面临着毕业分配去向和学生生活即将结束,这是护生很容易分心。二是产生厌倦感,认为自己已经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了,遇事不再争先恐后抢着干了,有的护生甚至迟到、请假、无故不到班。这个时期的首要问题是加强管理,同时在工作能力上给她们提出较高的要求,给其一点压力,以适应即将担任的护士角色。除此外,还要教她们从心理学、伦理学的角度去观察、护理、体谅、理解病人,以适应当今“社会—心理—生物”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

4通过加强对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取得了以下成效

①促进了教师护理服务观念及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由于教师做到了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从而减少了她们的焦虑,促进了她们的学习。②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以及量化指标的考评标准;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及专科理论知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人际交流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主动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解除了病人的负性心理,从而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受到病人及家属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④良好的临床实习环境、因材施教的方法:良好的实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圆满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带教老师对临床实习不满意或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为她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她们能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⑤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重要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病人对学生实习满意度均较前增加。病人写给学生的表扬信逐年递增。由此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参加进一步学历学习的老师增加,提高了带教老师知识层次结构。临床护理教学论文发表篇数也较前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1]吴俊莲.郭志萍.护理临床教学管理浅谈[J].中华医药杂志,2005,11(5):1026

作者单位:075000251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