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中的注浆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中的注浆施工技术

张云红罗昊聪

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和防渗工程中注浆施工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路基加固及防渗效果好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由于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和防渗工程的复杂性质,在注浆施工过程中,需进行严格化的管理模式,严格化的检测标准,严格化的质量要求等,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及降低路基质量带来的隐患,同时在考察环境及地质等情况时应仔细认真,做到精确控制施工工艺,熟练掌握施工技术,以提高公路桥涵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桥涵;路基加固;防渗工程;注浆施工

引言:

在公路桥涵工程中,路基施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而注浆施工主要是确保公路桥涵路基的稳固性与防渗性能提升的关键所在。故须意识到公路桥涵路基加固与防渗工程中加强注浆施工技术的必要性,并在注浆施工中切实强化对其质量的控制。

1注浆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涵路基加固与防渗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浆液材料,准确计算注浆压力,保证注浆扩散半径的合理性,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受浆液必须填充土体缝隙的影响,普遍工程对浆液强度的要求偏低,对浆液流动性的要求偏高。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把握浆液配置比例,例如水泥与粉煤灰比例为1:3至1:4等,保证浆液析水率符合工程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公路桥涵工程对于注浆压力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但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现代公路桥涵工程必须严格把握注浆压力,不得高于1兆帕斯卡,不得低于0.8兆帕斯卡。

2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注浆施工技术分析

2.1桥涵路基软基加固注浆技术

在加固公路桥涵项目的路基时,通常需要对软基进行处理;软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地基,所以应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对其进行加固,如利用旋喷桩技术以及CFG桩技术等,在浇筑桩基础的过程中,应保证施工工作的连续进行,以免造成混凝土出现坍落现象。另外,对路基当中的淤泥层以及流沙层等进行注浆时,要严格控制注浆工艺。当首批注浆液已经到达注浆孔的底部时,应保证连续浇筑注浆液;如果没有遇到特殊情况,不应中断注浆施工;在注浆的过程中,应采用质量符合设计标准的混凝土,从而预防发生坍孔现象。对于注浆过程中钢筋笼出现的上浮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当钢筋笼的底部与导管口之间的距离为2米至3米时,应减慢注浆速度;当注浆液的液面与钢筋笼之间的距离在1米以下,且导管口与钢筋笼之间的距离在3米以上时,便可以加快注浆速度,当注浆速度与减慢前的速度相同时,可保持注浆速度不变。在浇筑灌注桩时,应安排人员监理注浆工作,并对浇筑质量、注浆液的配比质量以及搅拌质量进行检查;在检查导管的过程中,必须试验其接头抗拉能力以及水密承压能力。在检测注浆承载水平时,检测项目包括动力测试以及静载试验;因为灌注桩基属于一种隐蔽性工程,所以在进行注浆施工之前,要熟悉以及了解施工流程,并在施工之前制定出质量检验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标准,从而确保注浆施工工作能够起到加固路基的作用。

2.2桥涵路基岩溶加固注浆技术

如果路基处于岩溶地质环境下,则应综合考察施工现场的特殊环境,选用合理的注浆技术以及钻孔技术。在钻孔时,可以优先考虑灌探结合的施工技术;在弄清岩溶地质所具有的强度特征之后,方能进行钻孔施工,以便能够控制好钻进深度以及钻孔直径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注浆液离析程度与注浆时发生的堵管现象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为了预防出现堵管现象,则应在注浆施工之前,预防注浆液出现离析的现象;而在加固岩溶路基时,更应重视防止浆液离析。在灌注注浆液时,要保证注浆液具有适合的浓稠度,并确保注浆压力能够达到设计标准。当注浆施工即将完成时,要注意预防短桩问题,从而确保灌注桩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加固作用;如果已经出现了短桩问题,则可以稀释注浆液或增加侧锤的原有重量,以预防坍孔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注浆液能够更好地融入岩溶性质的路基当中,则应在施工之前对浆液进行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应保证注浆液可以润湿载体。如果载体与注浆液之间的接触角在九十度以上,则对于载体而言,注浆液为润湿相,且吸渗作用明显,两者之间的亲和力大于零;如果载体与注浆液之间的接触角在九十度以下,则载体无法对注浆液产生吸渗作用,只有借助外力才能将注浆液灌入到注浆孔当中。在注浆施工结束之后,要对注浆液的总质量进行有效核对,确保注浆施工完成之后的浆液实际厚度超出设计厚度;一般而言,应保证实际厚度比设计厚度大0.5米至1米即可,从而预防地表水在施工部位聚集,对路基产生冲刷作用。

2.3公路桥涵桥台防渗注浆技术

在对混凝土构造的建筑物进行堵漏以及加固时,注浆施工的方法已经被广泛采用;目前公路桥涵建设项目也开始应用注浆技术进行防渗处理,在对公路桥涵桥台进行防渗处理时,应注意采用以下施工工艺。为了能够使路基以及桥台原有的承载能力得以提高,并降低桥台与路堤之间所出现的沉降差,则必须应用旋喷桩技术、粉喷桩技术以及砂桩技术对桥台进行防渗处理,以便能够有效堵漏以及加固地基。在我国,陷穴已经成为常见病害,一旦公路桥涵当中出现了陷穴现象,则将会导致桥台部位出现渗漏现象,所以应重视陷穴的处理。在处理陷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发生病害的路基范围,以便可以做出有效的处理。如采用注浆施工工艺处理陷穴,则在施工之前应堵塞好陷穴出口;堵塞好出口之后,将灌浆孔设置于穴顶部位,并保证每个钻孔之间的距离在5米至6米左右。在进行钻孔施工的同时,要配置好注浆液,当注浆液开始出现凝固收缩现象时,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钻孔当中进行补充注浆施工;为了保证防渗施工的质量,则应重复补充灌浆,重复次数应为两次至三次。

3工程案例分析

某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中,由于桥台处的路堤需进行注浆加固。在本工程施工中,为将地基固结的速度加快,尽可能地确保地基的承载性能得到提升,将路堤与桥台问的沉降差降低,在桥台处理中决定对其进行加固和防渗处理,因本路基施工中主要以陷穴为主,故在对其开挖时,主要采取明挖的方式,并利用开挖回填的方式,首先对陷穴进行处理,再到陷穴的顶部采取钻孔,间距为4.5m进行灌浆孔打孔,且在注浆后待泥浆凝固和收缩后进行两次补充性注浆。由于桥台的含水率较大,故在孔内填充石灰粉,快速将水分吸取。整个注浆施工中,由于桩孔密度较大,且土质较为松软,故采取了间隔打桩的方式进行注浆,并在注浆加固后对软基进行了处理,从而有效地满足了实际施工的需要。但在实际施工中,主要采取灌注桩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及时结合工程实际需要确定桩型,且在陷穴中钻孔时完成护筒的埋设,提升注浆质量的同时有效确保了成桩的质量,最终确保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在加固路基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防渗处理,效果十分显著。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公路桥涵的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公路桥涵的施工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高公路桥涵的作业效率及质量,加快公路桥涵施工技术的变革,分析注浆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涵路基加固与防渗工程中的应用要点,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具有显著价值。

参考文献:

[1]颜学文.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和防渗工程中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04)

[2]张天忠.桥涵路基加固和防渗工程中注浆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0)

[3]陈源刚.试析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和防渗工程中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