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双解法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表里双解法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临床分析

皮兴文

皮兴文(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436000)

【关键词】表里双解法小青龙加石膏汤苍耳散过敏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15-01

过敏性鼻炎即变态反应性鼻炎,是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还与鼻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一些非特异性因素有关,临床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征。发病率较高,秋冬多见,也好发于春暖花开的季节。现代医学参本病虽有许多抗组织胺药物及种各脱敏疗法的问世,但效果尚难令人满意。中医称之为“鼻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15~35岁20例,35~55岁10例。

1.2诊断标准反复发作鼻痒,频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嗅觉消失,所有病例均做过敏源实验阳性。

1.3治疗方法

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生石膏。合苍耳散以祛风除湿、通鼻开窍;加蝉衣、白蒺藜、荆芥、防风祛风脱敏、解表散邪,加川芎引药上行,气病治血。随症加减:兼脾虚加黄芪、五味子、诃子;兼肾虚加覆盆子、金樱子、肉丛蓉;大便干结加枳实、槟榔。病情缓解时,长期服用补中益气汤或贞芪扶正冲剂,以补脾、益脾、固卫。

1.4疗效评定患者鼻痒、喷嚏,流清涕及鼻塞等症状消失,2年以上无发作者为近期治愈;18个月以上偶因感冒引起1次发作者为临床治愈;1年内有1-2次发作者为好转。

1.5结果经治疗30例,8例近期治愈(37%),临床治愈18例(60%),好转4例(3%),近期治愈和临床治愈占97%。

2、典型病例

田某某,男,16岁。2002年2月10日就诊。患者咽痒,鼻痒,喷嚏,流清涕二年,每逢气候寒冷或春暖花开时即易发病,此次因气温下降,寒流来临而复发,证见咽痒鼻痒,喷嚏频频,鼻流清涕,头痛头重,舌淡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诊断为鼻鼽,辩证为痰饮内伏,又外感风寒,致使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治则解表温肺化饮、祛风通窍止嚏。方药以小青龙加石膏汤合苍耳散加味:麻黄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芍药10克,细辛10克,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生石膏30克、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川芎10克、蝉衣10克、白蒺藜10克、荆芥10克。水煎,分二次服。服上药4剂,痒消涕止,喷嚏减轻,头痛微减,复诊以原方加菊花12克,蔓荆子12克,又服3剂,诸症痊愈,3年未复发。

3、体会

中医辩证求因,由于鼻为肺之窍,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涕又为肺之液。故过敏性鼻炎多责之于肺。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而脾“中央土以灌溉四滂,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利。”肾“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因此,过敏性鼻炎虽说病在肺,但与脾、肾亦密切相关。盖肺、脾、肾与机体免疫状态关系密切,肺脾肾之气健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而肺脾肾任何一脏亏虚,都可影响免疫功能。气一虚,一则主水化津液功能失调,易于形成水湿、痰饮之“夙根”;二则卫表御邪功能不足,易于感受外邪。内因夙根,外感风寒,邪正相搏,肺气不得调,津液停聚,鼻窍窒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正如《证治要诀》所载:“流涕者,脑冷肺寒所致。”从以上分析可见,过敏性鼻炎皆因内在伏痰、夙根,又外感风寒而发。小青龙加石膏汤为表里双解之剂,方中麻黄解表平喘,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而解散表邪;细辛辛温,发表散寒、温肺止咳;干姜辛温大热,为温中、散寒、化饮之品;五味子酸温,为收敛补药,治咳逆上气,劳伤赢瘦,补虚强阴;细辛、五味子、干姜三味,合用,为治寒饮咳喘之要药;半夏降逆,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生石膏清热除烦;合苍耳散以祛风除湿、通鼻开窍;加蝉衣、白蒺藜、荆芥、防风祛风脱敏、解表散邪;加川芎引药上行,气病治血。诸药合用,共奏外散表寒、内蠲水饮之功,于理于法皆合其度,故奏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