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提前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论如何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提前预防

丛本强

论如何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提前预防

丛本强

(山东省东阿县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省东阿县25220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7-0101-02

近年来,在临床医学工作中,曾接触的在广大患者中有脑血管偏瘫患者成上升趋势,而且是逐年年轻化,更有甚者在20岁左右的发生肢体不能自理,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通病,在当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开展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提前预防。迫在眉睫,对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临床经验和应用,及在我以往接触的类似病例50例40岁以上(含40岁)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于干预后6个月进行体检,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6个月静脉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TC、TG和LDL-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一、诱发高血脂的原因

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与先天性和遗传有关,是由于单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所致,或由于环境因素(饮食、营养、药物)和通过未知的机制而致。

2.继发性多发生于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有关。

血脂异常者往往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和下降会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随着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的下降而降低。所以,提醒平时多注意运动,健康饮食,可以降低高血脂的病发。

二、首先提供高血脂饮食注意的事项

不少人为血脂增高而烦恼,而血脂增高是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元凶。因此,高血脂者应在饮食上注意“两低一高,两限一倡”的原则,即低脂、低胆固醇和高纤维饮食,限制饮酒、限制总能量、提倡饮茶。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来源非常重要,主要来自于牛奶、鸡蛋、瘦肉类、禽类应去皮、鱼虾类及大豆、豆制品等食品。但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在50%以上。

(2)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

(3)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要过多吃糖和甜食,因为糖可转变为甘油三酯。每餐应七、八分饱。应多吃粗粮,如小米、燕麦、豆类等食品,这些食品中纤维素含量高,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4)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确害处不少,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亳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确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大豆中豆固醇有明显降血脂的作用。提倡多吃豆制品。..

三、本研究自2017年5月~2017年11月对调查类似病例50例40岁以上(含40岁)血脂异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2.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采用“三低一高”的饮食控制方法,即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劝导患者戒烟、限酒。高脂血症者的合理饮食习惯与膳食结构应该是[1]:①保持热量均衡分配饥饱不宜过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饮暴食或塞饱式进餐,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习惯。②主食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粗粮中可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糕点的摄入,以防摄入热量过多,保持碳水化合物供热量占总热量的55%以上。③增加豆类及奶类食品以干豆计算,平均每日摄入量约30g,或豆腐干45g或豆腐75~150g,奶类250g(低脂)。④动物性食物的结构增加含脂肪酸较低而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食物,如鱼、禽、瘦肉等,不吃陆生动物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⑤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日用量以20g为宜。⑥胆固醇含量不吃或少吃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猪蹄、蛋黄等,并发放“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表”,根据表中食物胆固醇含量合理取舍,每人每天胆固醇摄入不应超过300mg。⑦水果及蔬菜保证每人每日摄入的新鲜水果及蔬菜达500g以上,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比例。⑧膳食成分应含有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纤维及微量元素,但应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⑨饮品少饮酒,最好不饮。少饮含糖多的饮料,多喝茶。咖啡可刺激胃液分泌并增进食欲,也不宜多饮。

1.2.2运动指导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可以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极拳、舞剑等,最好在饭后1h后进行,至少1h/d、5次/周。以中等运动量为宜,避免剧烈运动,根据心率判断运动量,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还可以根据运动反应来判断,如果运动中出现身体发热出汗、轻度疲乏、肌肉有酸胀感,但休息后次日能恢复,且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和睡眠正常表明运动量适宜。控制体重,尽量使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24之间,BMI=体重(kg)/身高2(m2)。

1.2.3用药指导若通过饮食、运动不能调节好血脂水平,则帮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小的降脂药物。督患者遵医服药

1.2.4心理护理有的患者因缺乏高血脂的相关知识而产生恐惧、焦虑、烦躁心理,因此应多与患者沟通,针对他们的顾虑给予解释和指导,并提供高脂血症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关心鼓励患者,使其在了解一定疾病常识的基础上自觉配合治疗,使血脂得到控制并恢复正常,身体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结论:针对高脂血症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血脂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