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市政工程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李昌春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培养高技能施工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分析工学结合的形式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实习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2-0102-02

“工学结合”一词最早见于199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此后,职业教育围绕“产教结合的办学路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一次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些概念的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及相关职业教育观念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深入,在概念的使用上也由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逐渐过渡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本文结合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内涵

工学结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有三种含义:工作和学习的结合;工人和学生的结合;企业和学校的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互促进、办学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对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改革,使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改革方面得到社会与企业的支持;体现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现场化,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工学结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对高职教育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实现了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以培养高质量的高职人才。

二、工学结合意义和特点

(一)促进了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传统的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与企业的要求不一,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要有差距。往往形成培养和使用“两张皮”。通过工学结合这种模式,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学校和企业根据人才培养和生产的需要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共同承担起对人才培养任务。实施这种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又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条件不足的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还使学生能掌握过硬的专业岗位技能。这种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实效性,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

这种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常有帮助。学生入学经过一段时间知识学习后,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岗位实习,通过参加企业的实习,学生了解和熟悉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特别是对生产的过程及技术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明确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加强有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能提高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起基础;有利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的“零距离”对接。采用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能力,为日后学生的就业发展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能够解决学生的部分学费问题,再加上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减少因家庭贫困学生的流失现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对扩大职业学校招生和办学规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使企业有了人才培养的基地,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后顾之忧

现在企业发展很快,技能型人才缺乏,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通过这种模式,企业与学校加强了联系,既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可靠保证。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将有利于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运用企业资源、按照企业的用人要求扩大了技能型劳动者的培养规模,企业利用学校也建立起了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基地。所以,这种模式深受企业的欢迎,可以使企业拥有更多优秀的员工,是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多赢”的好事。

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及形式

(一)工学结合模式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是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指三年的教学在前2.5年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同时伴随部分实践教学,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种训练、课程大作业等;最后0.5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动手能力培养,实现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轨。

(二)工学结合形式

1、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实习时间为1周,主要是在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讲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前,使学生深入专业对口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联系实际进行专业范围、专业目标、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了解专业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过程或工作流程,使学生对本学科、本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创造条件。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实习时间为3周,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单位,深入生产、管理的现场(部门),到一定的工序或岗位上进行实习劳动,把所学理论知识同生产、管理、设计、科研、服务等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巩固和提高,获得从事生产、管理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感性知识。

3、毕业综合训练或设计

毕业综合训练或设计,实习时间为8周,一般安排在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由教师与当地政府联系确定一定勘测范围,然后由学生进行实地勘测,测得数据,结合设计单位的条件进行道路桥梁设计,并编制初步施工方案和概预算。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生产和实践中验证所学理论,同时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操作技能、管理理念以及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为8周,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所谓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业人一样的工作。其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尝到作为一个职业人的真实滋味,学会怎么处人、处事。因此,顶岗实习要求“真实的工作环境”,不是模拟或虚设的工作场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得到相关工作经验,还要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训练是顶岗实习的重要内容。

四、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注重实习与单位的结合

目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实习环节最大的问题是单位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实习岗位,那么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分散实习。对于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同年级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安排实习时间上尽量错开,轮流到单位实习。而对于顶岗实习,尽量将学生实习与学生就业的单位结合起来,把学生安排到就业单位实习,既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又能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比纯理论教学的管理难度大大提高。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学校加大师资管理中的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管理力度,以及设计出一套精细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与用人单位合作,严格过程管理。

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上至学校教务处,下至系及教研室、实训室都有相应的职责。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再制定更加详细的管理办法《校外实习管理办法》以指导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学院教务处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系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除协助学院进行监督管理外,更注重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指导并不断改进完善。系上每次在工学结合环节都要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布置并安排实习过程的相关事宜及实习注意事项。同时建立与单位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教师的培养与管理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强的工作实践经验,而大量新教师进入学校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减少对教师在专业技术实际操作层面的知识和管理知识培养,因此教师在指导实习的工作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且学生反映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系上每学期定期安排相关教师进行教师顶岗实习,培养教师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也鼓励教师暑假到企业进行培训与企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逐步增长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与企业的工作人员建立深厚的友谊,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思想,认真负责的态度。指导教师是与学生直接接触者,教师职业道德高低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情况,与指导教师是否履行教师职责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到单位进行实习前,指导教师需对所指导班级进行实习任务和内容的下达以及安全教育交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学生在就近单位实习时,要求指导教师每天到单位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指导学生的工作,对学生在较远单位工作时,要求指导教师每周到单位一次,并每天与在单位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电话或网络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对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实行校企共同考核。

(四)注重学生实习过程管理

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是将学校固定教室学习转变成企业工地学习的一种模式,这种转变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以学生自学、询问、请教为主,要求学生有相当高的自律性。因此学生的管理主要以自我管理为主,以学校管理、企业管理为辅。由于实习是在校外,指导教师无法每天跟踪指导,故学生在单位实习的安全、实习纪律、实习质量等很难控制。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真正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完成当天的实习日记并登陆在实习系统供指导老师审阅。每天必须接收单位的考勤与管理,对有事需要离开实习岗位的学生,必须向单位负责人和学校指导教师履行请假手续,允许后才能离开。学生必须每天向指导老师进行联系,汇报实习情况。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一直是高职院校探索一种模式,该模式对培养高技能施工一线技术人才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更加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系和沟通,以保证校企双重培养学生的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李昌春(1977—),男,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道路与桥梁施工以及教学管理(四川德阳,6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