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建设发展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重点专科建设发展思考

李永刚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根本,也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笔者结合自己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专科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建设措施,探索专科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重点专科;建设问题;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03-01

1建设问题

1.1管理机制不健全,挫伤积极性。“重点不重”

1.1.1经费问题:经费一次下拨,按财务要求,当年应全部使用;上级无经费支持;医院配套支持不够;费用报销环节太多。

1.1.2重视角度:重申报、验收,重台帐,具体建设不够。规划、计划落实不够。

1.1.3实效不足:梳理了方案、路径,使用不够。梳理了优势,但发挥作用不够。

1.1.4奖惩机制及其落实不力:对申报成功的科室、日常的建设、专科带头人的努力没有体现。

1.1.5国家有关重点专科建设及相关政策调整。重特色--不重规模、影响;重西部及边穷地区开发---轻东部深入;重病种经验挖掘--轻技术创新;重外在:科名、病名、环境形象--少内涵;重广泛、平衡---轻实际能力。

1.2重点病种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够突出,优化的治疗方案,优势不显著,难点分析不具体。发挥作用不够。“有特色无优势”

1.3专病门诊无论是规模还是内涵距离要求都还有一定距离。而且有些门诊就诊情况与专科能力并不匹配。“专病不专”

1.4在国内外影响大、能带动学科或领域发展的领军人物较少,人才厚度较为薄弱,层次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后备人才培养、发挥作用不足。“禾少肥缺”

1.5技术能力有欠缺。引进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也不足。

2建设措施

2.1注重技术能力建设----做精技术,抓好特色创新。

重点专科建设要上档次,仅靠传统的中医诊疗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创新技术和发展科技。

技术能力建设是重点专科内涵建设的基础工程,应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瞄准新的技术特色,追踪高新技术,不断提高重点专科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择优引进高新技术设备,争取每年有科研立项,每年有科研成果鉴定,每年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突出重点,加强创新,力争突破,控制技术制高点,成为本专业的技术指导中心。

2.2抓好优势特色发挥

重点要放在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疑难病等中医医疗优势领域,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打造中医医疗服务品牌。

2.2.1发挥和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继续为发挥名老中医作用创造条件。

继续应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健全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研究以及推广应用的新模式和有效方法。通过“院内师带徒”,组织跟师临证,传承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

2.2.2发挥专科专病门诊作用。专科诊疗要逐步发展到“专科、专病、专人、专药”,只有接诊治疗的疾病专了,相对稳定了,才能把疾病研究透彻,才容易出成绩,出效益,专科才能不断上规模、上水平。

2.2.3完善和发挥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和病区中医治疗室的特色。

2.2.4加强名院、名科、名医的宣传,扩大影响。

2.3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

2.3.1推进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学科带头人不仅仅是专家技术人才,更是视野开阔、勇于管理、勇于奉献的科室领袖,绝不能固守、敝帚自珍、自私,否则“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对科室危害更大。

2.3.2推进新名医建设

重视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学习,通过实施“青苗培养计划”、“院内中医临证跟师学习提高计划”、“院内名医计划”等,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把培养中医人才和提高中医学术水平落到实处,逐步打造新一代中医名家。

2.3.3推进高级专家队伍建设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积极推进临床研究团队建设。对重点专科的高级专家实行特殊政策,打破科学研究中的论资排辈和急功近利现象,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完善职称制度等高层次人才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高级专家的制度体系,使大批优秀拔尖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2]。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冒尖,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同时完善与业绩相适应,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关心、爱护人才的成长,切实解决优秀人才工作、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2.3.4提高后备人才培养能力

建设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培养研究生、访问学者、进修生的能力。

一是研究生培养能力。通过研究生培养,改善专科人才队伍学历结构,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创造条件。二是进修培养基地。积极开展省内外学术交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培养技术带头人;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输出医院理念,培养了解和亲近本院的基层人才队伍,扩大医院的影响和技术辐射。

2.4重视学术能力建设

重点专科要求能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学术地位[3]。

重点专科学术能力建设体现在:

一是稳定研究方向,有限的科研发展目标。稳定的方向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服务临床,推动临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限的科研发展目标是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的保障。二是有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三是能形成重大科技成果。重大科技成果是专科学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我院重点专科中获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的还比较少。四是能产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科技论文是重点专科学术能力建设是基本功,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论文是显示重点专科学术水平的标志。五是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及承办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重点专科学术能力建设是重点专科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3],推动专科建设不懈地前进。

2.5建立健全利于专科发展的相关机制和保障制度

继续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工作。完善重点专科的考评机制,定期从建设进度、人才、技术、重点病种,以及两个效益等方面评估各专科发展状况,进行考评,鼓励先进。

经费投入和管理

多渠道争取建设经费。医院预算保证专科建设、重大临床研究项目的配套经费。

建立专项帐户及经费使用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重点专科负责人在每年提出下年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计划和预算计划,经重点专科建设办公室审核,报院部批准,在使用过程中重点专科办严格控制,监察其支出与主攻目标的一致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等。

在医院财务规范许可的条件下简化审批流程。

建立激励奖惩制度

完善年度考评奖惩机制。奖励先进专科,奖励优秀学科带头人。

从各地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实践来看,基本条件与技术能力建设是基础,学术能力建设是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3]。

总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人才、设备和技术手段,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努力开创“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弱我强,人劣我优,人缺我全”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刘广东,吴佳佳,曹秀堂.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3,(1):17

[2]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3]侯日坚,等.发挥科研部门在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4(1):43.

基金项目:

江苏省中医药局研究课题(LZ1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