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引领我们走上语文教学的正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主题阅读引领我们走上语文教学的正路

叶阳

贵州遵义县三合中学叶阳

最近,我阅读了《主题阅读三人行》一书,自己感受较深,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什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的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如果长期坚持拓展阅读,就会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有主题的阅读,来塑造美好心灵,让生命更精彩。

如今的阅读教学定义是一大进步——“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精心选择的与课本单元主题相符合的经典诗文,学生读了会受益无穷。中学生的记忆力很好,所以,一定要早读书。读的书的内容与内容蕴含的情感容易融入学生的生活,即使当时理解不是很深刻,长大后再读会感到很熟悉、很亲切,受到的教育将会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现在学生确实幸福,从小就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我觉得很有必要,现在的孩子经过一二年级的古诗背诵练习,能背诵五十到七十首古诗,我觉得对他们来说,真是一笔财富。

现在,社会上的中学生读物很多、很杂,有的甚至对他们有害,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给孩子推荐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会读书的能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情感,让孩子做一个有知识、有素养的人。

阅读教学的改革必然会带来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前教师上课“满堂灌”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课堂表面上看似热闹,学生发言积极,实际上,收获甚少,可能把字、词、句理解得还不错,这也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换来的,但是学生接触的优秀文章有限,写作水平很难提高。有的专家们为我们总结了很好的阅读方法,其中的批注式阅读我觉得很好,让学生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书时一定要在书上留下痕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音、写出意思,不理解的词句做个记号,写得精彩处、重要处,画上波浪线,再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悟。这样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的东西,肯定印象深刻。学生一旦养成了好的读书习惯,他们会终生受益。批注式阅读是将带着思考去读书的原则,变成可以具体操作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会逐步提高。这样就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量特别大琐碎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必须走以读为主的路。

主题阅读的创造与发展,要体现文化变革意识,体现了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意识。“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一种生命状态”。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主题阅读”就像一缕温暖的春风吹到了我们的校园,就让我们师生共同沐浴着这温暖的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