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颈椎前纵韧带损伤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MRI诊断颈椎前纵韧带损伤的效果观察

谈树林

广东省德庆县人民医院5266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MRI对颈椎前纵韧带损伤进行诊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MRI诊断的34例颈椎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诊断颈椎前纵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为100%,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应用MRI诊断方式对颈椎前纵韧带损伤进行诊断可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MRI诊断;前纵韧带损伤;效果

前纵韧带(ALL)对颈椎稳定性的维持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纵韧带损伤后,颈椎过伸位会失去良好的稳定性,颈椎轴向旋转、侧方屈曲活动均会受到严重影响[1]。因为前纵韧带与与纤维环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如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会导致间盘退变发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普通的颈椎X线片无法有效发现前纵韧带损伤,因此,加强对颈椎前纵韧带损伤的有效诊断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讨应用MRI诊断方式对颈椎前纵韧带损伤进行诊断的效果及可靠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MRI诊断的34例颈椎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男20例,女14例;年龄:25-76岁,平均(42.1±3.8)岁。损伤原因:15例为车祸伤,10例为高处坠落伤,6例为跌伤,3例为其他。经X线、CT明确所有患者的颈椎均无明显骨折脱位,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或前后路手术进行治疗。

1.2方法

对34例患者进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为了避免患者症状加重,为对患者行颈椎过伸过屈位检查。在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或三维重建,同时给予MRI检查。本次研究行MRI图像应用1.5T核磁共振仪(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成像,采用脊柱相控阵线圈。对患者行MRI检查的序列具体如下:矢状面T1WI(FSE)、T2WI(FRFSE)及脂肪抑制(STIR),激励次数为2-4次,层厚在3-4mm的范围之内,层间距为1mm。

1.3观察指标和记录内容

对患者接受MRI诊断过程中主要对前纵韧带情况、椎前血肿情况、椎间盘损伤程度、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等进行仔细观察,并做详细记录。

1.4诊断标准

前纵韧带损伤的MRI诊断标准体现为:①矢状位T1WI上前纵韧带纵形低信号带存在连续性中断(T1D)表现,具体表现为“黑线”卷曲、上翻、皱褶、增粗等表现;②矢状位T2WI上椎体前方纵形带状或者片状高信号带(T2L);③矢状位T2WI上椎间隙横形高或者中等信号带(T2T)。这种横形信号带前缘会超出椎体前缘线,其会和椎体前方的高信号或者中等信号软组织影直接相相连,或者可见点状、局灶性高信号影。

1.5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应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P<0.05表现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

2.结果

MRI诊断出颈椎前纵韧带损伤患者为34例,检出率为100%,诊断准确率为100%。其中,有10例患者显示为前纵韧带完全断裂,在矢状位上连续2-3个层面影像主要表现为粗线状异常信号改变,有24例患者为不完全断裂损伤,在矢状位上只在一个层面上清晰可见斑点状或者细线状状异常信号改变。34例患者处于颈椎前纵韧带附近的结构组织均未出现异常。

3.讨论

颈椎前纵韧带损伤的机制主要表现为严重屈曲性损伤或者过伸性损伤,发生断裂是,其断裂平面通常位于椎间盘平面,且往往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损伤[4]。颈椎前纵韧带损伤与椎前筋膜出血水肿存在密切关系。颈椎前纵韧带所具有的承受张应力的能力明显低于椎体,当颈椎严重屈曲前移或者极度过伸时,往往会使前纵韧带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甚至发生断裂,而椎体通常不会出现骨折现象,因此应X线平片、CT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往往显示出阴性结果[5-6]。因此应用MRI对椎前纵韧带损伤进行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颈椎前纵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中,可以将T2T特征作为诊断的可靠标准,同时,面部软组织损伤、椎前血肿颜二者均与前纵韧带损伤存在密切联系,颈椎不稳、椎间盘损伤存在高度相关性。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MRI图像显示出相关性征象,需高度警惕前纵韧带损伤的存在,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前纵韧带损伤的诊断率。前纵韧带损伤的诊断,有助于防止颈椎不稳的漏诊,预防颈椎不稳产生的症状,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7]。

应用MRI对颈椎前纵韧带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的诊断图像主要表现如下:颈椎前纵韧带缺乏连续性,以手术结果作为参照,颈椎前纵韧带损伤部分在T1FSE可清晰观察到斑点状或者线状等信号,在STIR序列和T2FRFSE上可清晰观察到斑点状或者线状的高信号[8]。在对撕脱的骨折片、碎裂的椎间盘、伪影进行排除之后便可诊断为颈椎前纵韧带损伤[9]。在本次研究中,应用MRI对34例颈椎前纵韧带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34例患者均为颈椎前纵韧带损伤,MRI诊断检出率为100%,诊断的准率也为100%。

综上所述,应用MRI方式对颈椎前纵韧带损伤进行临床诊断,可促进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吉立新,谢文贵,高鹏飞,等.颈椎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09,10(01):205-206.

[2]金根洋,陈伟南,骆宇春,等.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07(11):118-119.

[3]孙百胜,纪丙军,何伟华,等.膝关节韧带损伤及伴发半月板损伤的MRI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03(14):350-351.

[4]DalongYangYingzeZhang.CLINICALARTICLESurgicalmanagementofcervicalcordinjurywithossificationofthecervical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J].Orthopaedicsurgery,2011,06(02):648-649.

[5]李显,王淑丽,唐建军,等.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与MRI诊断分级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14(01):96-97.

[6]江永尧,刘建新,黄小颜.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MRI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07(06):114-115.

[7]Yonenobu,K.Issurgeryindicatedforasymptomaticormildlymyelopathicpatientswithsignificant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Spine[J].SCI,2012,10(05):321-322.

[8]杨希宝,江海燕,郑业锟,等.关节镜与MRI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对照研究[J].临床骨科杂志,2014,21(03):520-521.

[9]蒋兴德,计伟.X线与MRI诊断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12(04):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