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课堂社会大天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语文小课堂社会大天地

◆郭振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范頔杨国玲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第一初中262700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我们的教育要求也随之升高。课堂容量加大,学生的视野要开阔,眼界要提高……这一切都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根据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面对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机遇和挑战,我市广大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观念,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新技能,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以及电子白板技术,构建新型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语文教材几经改革,选入的都是有一定特色的优秀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篇目离学生生活的实际相去甚远,学生理解起来很有难度。如《孔乙己》,学生对科举制度了解不多,他们在谈到孔乙己时会吃吃发笑,认为这种人物真不可理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的营造就显得尤为重要。预习时,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相关科举制度的材料投放到大屏幕上,或干脆在教师网站中发布出来,让学生自由阅读。让他们在学习课文前,就对科举制度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现实有充分的了解。这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很容易融入其中。

二、提供信息、自主学习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人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查一查、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写一写等方法,教师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教师将提前设计好的课文阅读要求、作者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料、课文朗读等大量的学习资料都贴在网站上,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随意阅读、浏览。上课时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去浏览网页,使他们在单位时间里获取最大量的知识信息,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我在教学初中课文《苏州园林》时,就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们登上苏州园林网站:跟随导游一起游览苏州园林,重峦叠嶂的假山,古朴典雅的门窗雕镂,俯仰生姿的葱茏佳木,“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的池沼风情……使这些北方孩子身临其境地领略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天堂美景。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网络,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网络,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质疑点拨、协作探究

传统教学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不重视思维训练,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我们所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利用dreamweaver、PowerPoint、flash等软件,能够针对语文学科的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不仅较好地表现了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并且能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发现并掌握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及时点拨指导,调控学习进度。在传统的模式下,学生发言机会少,一节课上只能有少数学生有发言机会,大部分学生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在网络学堂,利用网上聊天功能,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学生之间也可互相研究、互相探讨。

四、总结提炼、发展迁移

语文学科教学,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开发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步通过动画展示出来,效果更直观,学生能更迅速地掌握情节内容,也能恰如其分地分析人物,总结中心,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寓学于乐,主动探索,协作会话,营造了一种宽松、愉快、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