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围产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吴燕

(常州市武进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保科江苏常州21316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产期保健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摘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就诊本院的产妇420例,根据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围产期保健干预共276例,对照组未采取围产期保健干预共144例,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妊娠并发症等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产妇采取围产期保健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同时也显著减低了出血风险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实降低了孕产妇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围产保健;分娩方式;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96-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物质条件日益提高,同时二胎政策的开放,国内孕妇数量速度增长,优生优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有关产妇在围产期的保健液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1]:妊娠与分娩环节是影响遗传生殖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危险、最重要的环节。本研究笔者将通过对产妇围产期保健干预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孕产妇的保健作临床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摘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就诊本院的孕产妇420例,纳入标准[2]:①所有孕产妇均为首次怀孕;②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者;②伴有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或血液系统等疾病者;③不配合保健干预或因个人因素无法继续进行保健者。根据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围产期保健干预共276例,对照组未采取围产期保健干预共144例,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7.43±5.59)岁,孕周数为28~42周,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8.21±8.32)岁,孕周数为28~42周。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干预,观察组给予围产期保健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孕前保健:对夫妻双发家族遗传病史、传染疾病进行检查②孕期保健:产妇建立保健管理记录手册,对孕产妇已发疾病进行检查并即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对产妇展开孕期的健康知识讲解,并在保健品的服用、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营养摄入计划等情况上给予产妇指导;针对胎儿发育情况制定相关检查计划[3],测量孕妇体重、宫底高度、胎位、腹围、胎心、孕妇心率、孕妇血压、血糖等指标判断胎儿发育状况;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保健,针对其孕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有利于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然分娩知识的讲解,可采用信息化多媒体的形式开展分娩知识讲堂,为产妇做好产前心理准备,消除孕产妇对分娩紧张恐惧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信心,提高产妇的依从性,避免妊娠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4]。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③比较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而所有的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用χ2检验,P<0.05评价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

观察组自然分娩例数为195,剖宫产例数为81;对照组自然分娩例数为86,剖宫产例数为58。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0.6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9.7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32,P=0.00),详情见表1。

3.讨论

妊娠与分娩两个环节是影响遗传生殖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危险、最重要的环节。有研究报道:在孕期若发生妊娠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产妇,更容易造成妊娠不良并发症,死亡率较正常产妇高约20%[5]。本研究通过对孕产妇采取围产期保健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同时也显著减低了出血风险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实降低了孕产妇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霞.围产期系统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9):2908-2909.

[2]胡巧珍.规范产前检查与围生保健改善妊娠结局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12):267-268.

[3]杨建英.孕期保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S1):103-104.

[4]吴秀云.孕期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8):121-121.

[5]EasterlingTR.Pharmacologicalmanagementofhypertensioninpregnancy[J].SeminarsinPerinatology,2014,38(8):48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