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亳菊组培脱毒苗嫩梢扦插快速繁殖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徽州亳菊组培脱毒苗嫩梢扦插快速繁殖技术

罗晶晶1张宏金1赖美怡1林晓萍2张华通2

1、广州田园牧歌农林有限公司广州511300;2、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州510520

摘要:利用徽州亳菊(增城蜜菊)脱毒苗嫩梢,在病毒防控塑料大棚内,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大规模扦插繁殖,培育无病毒苗。经过多年扦插繁殖技术研究,总结出增城蜜菊一套无病毒苗扦插繁殖技术:无病毒采穗圃建立、扦插要求的环境、扦插前的准备、扦插操作、扦插后的管理等。

关键词:徽州亳菊;增城蜜菊;脱毒苗;嫩梢扦插繁殖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十大切花之一,全世界普遍栽培的花卉。

我国对菊花的应用研究历史悠久,以形成久负盛名的四大名菊:贡菊,杭菊、滁菊、亳菊。在菊花的众多品种中,有些品种还可做为中草药,具有治病的功效;有些品种又可以当做蔬菜及茶饮,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甚至个别品种既可入药治病,还可做菜当茶,治病、营养及保健功能兼备。

广州田园牧歌农林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从江西婺源县上晓起村个体种植户引进菊花栽培原种徽州亳菊,在广州增城区进行引种栽培种植试验,并进行良种选育研究。从原种种植观察、优良单株筛选、优良株系选择建立、区域试验到生产试验。在栽培种植试验过程中,经过反复对菊体生长量(包括生长势、株高、冠幅)、花朵数量、干花品质等进行观察对比、检测等综合评价和分析,历经3年,从栽培原种徽州亳菊中选育出良种“增城蜜菊”,并对其在增城区的生长表现、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记录。同时,又从良种“增城蜜菊”培育出适合增城北部山区栽培种植优良株系9个,通过与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采用组织培养微茎尖培养脱毒,培育无病毒苗,再利用脱毒苗嫩梢,在病毒防控塑料大棚内,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大规模扦插繁殖,生产无病毒苗供规模化有机栽培种植用。经过3年多的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良种“增城蜜菊”优良株系组织培养微茎尖培养脱毒、无毒苗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组培无毒苗嫩梢扦插快速繁殖及规模化有机栽培种植的技术方法,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本文从我们对“增城蜜菊)”的整个研究体系中,选出组培脱毒苗嫩梢扦插快速繁殖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以便使这一技术在生产中能得到推广应用,服务社会。

1、采穗圃及扦插育苗场地条件要求

1.1采穗圃及扦插育苗场地环境必须不带有菊花易感染的无病毒及带毒植物源并有防控蚜虫的设施;

1.2扦插育苗场地必须具备有调节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的条件;

1.3交通便利、场地空旷通透、周围无污染源;

1.4水、电充足。

2、无病毒苗采穗圃及扦插育苗场地建立

2.1病毒防控塑料大棚:无病毒苗采穗圃必须建立在具有病毒防控功能的塑料大棚内,该类塑料大棚为全封闭,安装水帘风机、内外可调遮阳网和喷雾装备,通风口安装防蚜虫网,入门为两层,两层之间设缓冲室。

2.2面积要求:每年结合脱毒试管苗移植,利用脱毒试管苗移植原有的病毒防控塑料大棚,预留2/3的面积做为扦插育苗场地,把脱毒试管苗移植、无病毒苗采穗圃和扦插育苗场地规划在同一个病毒防控塑料大棚内。年产50万无病毒苗所需的采穗母株约为20000株,要求面积最小应达到3500m2。

3、无病毒苗扦插育苗技术路线

3.1扦插前的准备:育苗地的选择→病毒防控塑料大棚搭建→栽培种植(移植)床铺设→脱毒试管苗移植→脱毒试管苗(采穗母株)培育→扦插基质配制→扦插基质消毒→扦插基质装填。

3.2扦插操作:扦插时间选定→插条选择→插条修整→插条分级→插条处理→扦插操作。

3.3扦插后的管理:壮根消毒处理保湿→插条生根期管理→插条生根后管理→扦插后期养护→病虫害防治。

4、扦插育苗生产操作流程

4.1育苗地的选择:按采穗圃及扦插育苗场地条件要求,选择好病毒防控塑料大棚搭建的场地。

4.2病毒防控塑料大棚搭建:按病毒防控塑料大棚搭建要求搭建好扦插育苗塑料大棚(标准塑料大棚加装喷雾装置更佳,第1年搭建,以后每年可重复利用)

4.3无病毒采穗母株采穗圃建立:利用移植成活的脱毒试管苗做为无病毒采穗母株,培育建立采穗圃。具体操作如下:

4.3.1栽培种植(移植)床铺设:脱毒试管苗移植采用畦栽,用人工配制的栽培基质泥炭土(或草炭土):蛭石为3:2铺积而成,畦宽1.2m,高25cm,长依塑料大棚长度而定,畦与畦间的步行道为40cm。畦底用一层建筑用红砖铺设,墙用建筑用轻质砖围筑。

4.3.2脱毒试管苗(采穗母株)培育:依据脱毒试管苗移植的技术方法移栽经微茎尖培养脱毒的试管苗,按5cm×5cm株行距,于前1年11份移植,到次年2月份苗即可成活长至15cm左右,进行间苗并按20cm×20cm株行距留苗培育成采穗母株。

4.3.3无病毒采穗母株采穗圃建立:年产50万无病毒扦插苗所需的采穗母株约为20000株,采穗圃需面积最小应达到1300m2。根据该面积,按采穗圃的技术要求,利用移植成活的脱毒试管苗做为无病毒采穗母株,培育建立采穗圃。

4.3.4扦插基质配制:扦插用基质采用泥炭土(或草炭土):蛭石为3:2充分搅拌均匀配制而成。

4.3.5扦插基质消毒:扦插基质消毒采用甲醛淋湿闷杀。具体方法为:在通透的水泥地面工作棚里,把配制好的基质,平铺成40cm厚的基质床后,用水按50:1的配比把40%的甲醛稀释成水溶液后,均匀地淋洒在基质上并不断地搅混到基质

为湿润状态,再用塑料薄膜覆盖3d后,打开薄膜,晾晒到基质干透即可使用。

4.3.6扦插基质装填:扦插容器采用长×宽为54cm×28cm,50穴的塑料穴盘(图-1)前插操作前把消毒好的扦插基质装填好并压实。、

4.4扦插操作

4.4.1扦插材料准备:杀菌剂(甲基托布津、高锰酸钾)、生根粉(或生根水)、已装填装填好的基质、塑料桶、塑料盆、剪刀、铁铲、喷雾器、小铁铲、木棍等。

4.4.2小拱架及塑料薄膜准备:扦插前先准备好保湿用的小拱架(图-2)及塑料薄膜。

4.4.2扦插时间段选择:在广东,增城蜜菊每年下地栽培种植时间一般为6~7月份,所以扦插育苗选择在每年的3~6月,这时间段气候适合,每隔20天可扦插育苗1批,共可育苗4批。

4.4.3扦插时间:每年3~6月时间段每天全天侯都可进行扦插操作,但以阴天的早晨最佳。

4.4.4插条获取

4.4.4.1插条要求:选择节间短、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稍木质化的枝条进行扦插。

插条长8~12cm,粗0.2~0.4cm,带顶芽,基部剪口距离下部第一叶片0.5cm左右,剪掉下部的两片叶子。

4.4.4.2穗条的分级和处理:按插条长度嫩枝和老枝分两个等级放好,50~100条一捆绑好。插条置于广东生态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实训中心研发的菊花专用生根剂ST2号溶液中浸泡10min后捞出、沥干后进行扦插。

4.4.5扦插操作:每穴插1根插条,插入深度为插条基部3~4cm。扦后压实,放入准备好的小拱架内。

4.4.6扦插后管理

4.4.6.1壮根消毒处理保湿:扦插后立即用广东生态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实训中心研发的壮根消毒剂ST3号进行喷淋,基质及插条一起淋喷湿淋透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4.4.6.2插条生根期管理:⑴扦插后要经常检查插苗,及时捡去死株、烂叶,刚开始一周内,插床要求保持空气湿度75%以上,以后可逐渐降低;⑵扦插后第3天喷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或菌根消等,以后每周喷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2g/kg溶液各一次,以防止插条感染病害;⑶扦插后4天,定期打开部分薄膜以利通风透气;⑷扦插用塑料大棚内保持70%只要的遮,通过风机水帘调节通风及温度状况,每天必须有1h以上的通风并控制温度在15~30℃之间。

4.4.6.3插条生根后管理:一般扦插后7天开始生根,12天全部插条基本生根,14天后可全天侯揭开薄膜,每周淋2g/kg氮、磷、钾混合液一次。

4.4.6.4扦插后期养护:扦插后20天可把生根苗存放在大棚内全光照区进行集中管理练苗,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杂草,当苗高20cm时可进行打顶,促进其分枝。打顶后喷施一次2g/kg氮、磷、钾混合液,培育壮苗等待出圃。

4.4.6.5病虫害防治:4.5%氯氟氰菊酯500倍液+3%啶虫脒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1%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隔一周喷雾一次。

5结论

5.1利用徽州亳菊(增城蜜菊)脱毒苗嫩梢,在病毒防控塑料大棚内,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大规模扦插繁殖,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种苗质量好。

5.2徽州亳菊利用组培脱毒苗嫩梢进行扦插繁殖,插穗生根快,扦插后7~10d生根,20d就可成苗移栽,30d即可大田栽培种植;生根及成苗率高,分别为98.5%和96.0%。

5.3在徽州亳菊组培脱毒苗嫩梢扦插繁殖过程中发现,适当的光照和通透、湿润的基质,并采用我们自己研发的菊花专用生根剂ST2对插穗进行处理,有利于促进生根,其根系发达。

5.4经过多年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我们已总结并掌握了徽州亳菊一套无病毒苗扦插繁殖技术:无病毒采穗圃建立、扦插要求的环境、扦插前的准备、扦插操作、扦插后的管理等。

5.5经大田生产栽培结果表明,徽州亳菊组培脱毒苗嫩梢扦插繁育出的种苗,花朵能表现出本品种的优良特征,其优良性状表现明显,而长势、抗病、抗旱等方面都比传统的扦插育苗方法培育的种苗强。

参考文献:

[1]张华通,林晓萍,周丽华等.大岛樱组培苗嫩梢扦插育苗技术.广东林业科技,2001:17(2):25~28

[2]河南教授段振离.菊花—观赏药用两相宜[N].家庭医生报,2004/10/18(007).

[3]杨秋,唐岱,孙晓佳,颜隽,杨怀.菊花品种起源与园艺分类进展[J].北方园艺,2007,(11):

[4]王静.菊花的药用和茶用价值[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2002:7.

[5]刘大会,朱端卫,郭兰萍,刘伟,左智天,金航,杨雁.氮肥用量对药用菊花生长及其药用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01):188-195.

附:

基金项目: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校级科研、广州田园牧歌农林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徽州亳菊微茎尖培养脱毒及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集成研究”(2015kykt—xj—zd02)

第一作者简介:

罗晶晶(1986-),女,林业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林业植物栽培技术研究。

通信作者:

张华通(1965-),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物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