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周海涛

(沭阳仁慈医院江苏沭阳223600)

摘要:目的观察在胃肠镜下应用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所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计算机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胃肠镜下完成手术,对照组予以结扎术,观察组予以电凝切除术,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产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且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予以统计学检验,数据差异明显且P<0.05,形成了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应用在胃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结肠息肉;胃肠镜;电凝切除;效果

胃结肠息肉在消化内科中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可以产生在结肠的所有部位,主要有非肿瘤性与肿瘤性两种。伴随医疗在技术上的进展,治疗此种疾病已经开始广泛的运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1]。我院选取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所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详细的治疗报道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所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计算机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23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选取的年龄范围是35至71岁间,平均年龄约(56.1±7.4)岁;在观察组中有24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选取的年龄范围是36至72岁间,平均年龄约(56.4±7.2)岁。对比80例胃结肠息肉病例资料,组间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故统计学未形成分析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胃肠镜下完成手术,对照组予以结扎术,首先将套扎器安装于胃肠镜的头端,将胃肠镜有效插入对病变组织进行选取,将胃肠道息肉发现之后,把尼龙套扎器有效的放置在其基底部,予以勒紧后进行释放,保证运用套扎器圈

将其基底部牢牢勒紧。等到1s至2s之后彻底将息肉变为紫红色以后,证实成功实现结扎;观察组予以电凝切除术,依照息肉大小、息肉形态对手术方案进行制定,如果息肉存在不规则的形态且无蒂,需予以亚离子凝固术。将钢瓶阀有效打开,对氩气流量进行调整,将速度维持于1至4L/min,控制热凝深度需在2mm至3mm,40W至60W为功率,在活检孔有效插入亚离子的探头,于距离病灶约4cm的部位完成电凝术[2]。如果息肉存在蒂,需予以高频电凝电切术,通过就内镜的活检孔将高频的电金属圈套器有效插入,由基蒂部位将息肉套定,运用钛夹将其蒂根部夹定,等到息肉变为紫颜色以后,进行通电完成切除即可。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的并发症产生状况(出血、穿孔、腹胀、肠粘连)与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临床分析的80例胃结肠息肉病例数据在统计学之中的处理选取软件SPSS17.0,一般资料运用(±s)表示且采取t检验;并发症产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运用n(%)表示,且采取X2检验。经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形成分析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的并发症产生状况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并发症产生状况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少,予以统计学检验,数据差异明显且P<0.05,形成了统计学分析意义。

表1对比2组的并发症产生状况

3.讨论

发作胃结肠息肉的时候会产生呕吐、腹泻、腹胀、恶心等,致使其生活水平严重低下。所以,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胃结肠息肉采取传统的疗法主要是结扎术并在胃肠镜之下完成,但是在套扎期间内极易产生结扎不紧的现象,对预后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康复。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得以快速发展,进一步改良了胃结肠息肉的治疗,在胃肠镜之下予以电凝切除手术现已大范围运用,并获取了理想的疗效[3]。此种手术方式实现的原理为:经生物效应与物理效应将息肉消除。通过很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和结扎术相比,它具有较小的损伤,较短的操作时间,很少出血,极佳的疗效等优势,显著将耐受手术程度增加。还有研究学者[4]证实,在予以电凝切除手术治疗的时候,要依照息肉大小、息肉形态、息肉部位对疗法进行合理的选取,存在蒂息肉患者需予以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

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的并发症产生率2例(5%)相较于对照组8例(20%)明显更低,且治疗总有效率39例(97.5%)相较于对照组30例(75%)明显更高,予以统计学检验,数据差异明显且P均<0.05,形成了统计学分析意义,以上研究的结论和李运昭,王小丽[5]文献存在相同的报道内容。证实:将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应用在胃结肠息肉的治疗中,患者较少产生并发症,且具有理想的疗效,比较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针对胃结肠息肉患者而言,予以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的疗效极佳,可以将治疗效果改善,降低并发症产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董梅.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62-163.

[2]崔文卓.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7-88.

[3]谌林杰.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7):184-184,185.

[4]杨兴畅.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63-63.

[5]李运昭,王小丽.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7,7(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