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

时强

(甘肃省临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标本质量不合格是制约疾控机构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认真分析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地控制对策,对于提升微生物学检验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常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的控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

近年来,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快速发展,在疾病预防、控制、治疗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验是疾病控制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做好微生物检验,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只有确保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合格,才能真正确保致病微生物被及时检出并得到有效遏制。

1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较为复杂,但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1操作不当

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首先,部分采样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失误频频,而导致标本质量不合格;其次,部分采样人员技术水平不过关,专业知识匮乏,进而使部分标本不合格,例如在进行血液采集时,因穿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溶血,又如随机抽样设计方案不合理而降低了标本的代表性等。

1.2受检者原因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常常需要受检者的配合,乃至需要受检者自行采集,因此受检者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情况也直接影响着检验标本的质量。例如,进行痰涂片或痰培养检测时,由于受检者没有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未采集到气管深处痰,标本中混有大量唾液,致使检出阳性率降低。

1.3环境原因

首先,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往疾控中心进行检验,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标本采集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输才能到达疾控中心,而标本很有可能在运输环境中发生变化,例如尿检标本常常产生大量非致病菌的增值而形成菌尿,干扰治病微生物的检出;其次,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储存、检验环境也有可能影响其质量,例如对艾滋病抗体样本,在制作标本时应先提取血浆,再置于—20℃的环境中保存,若需要长期保存则需将其置于—80℃的环境,并严格监测和控制冰箱稳定。

1.4其他原因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环境、条件、背景千差万别,因此可能有其他原因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例如,在食物中毒事件中,疾病控制中心可能未在第一时间接到信息,患者到达医院后可能已经接受治疗,或病情已经好转难以进行排泄物采集,进而影响了致病微生物的检出。

2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控制对策

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为了提升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应采取以下对策:

2.1强化微生物检验队伍建设

微生物检验技术复杂,专业性、主观性很强,其手工操作、定性试验的特点决定了检验人员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除此之外,应有计划地开展继续培训教育活动,根据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管理、检验人员进行充分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应提升检验队伍全员的规范化意识,引导其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和方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管理。

2.2建立事前沟通机制

在采集前与受检者进行充分沟通,对于提升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疾控中心应建立事前沟通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应注意三点:1)采样人员事前培训。在每次集中采样前,都应对采样人员进行简要培训,使其知悉本次采样的目的、时间、采样方法、采样器皿等等,使其能够在采样过程中与受检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以避免不合格样本的出现;2)提前告知受检者注意事项。职业体检或其他几种采样情况下,应至少提前一天告知受检者注意事项,包括采样前一天进食清淡饮食,不饮酒,体检前要注意休息,女性经期不要进行尿检等等;3)送检前验收。在采样过程中,应强化巡查,集中采样完成后,应对检验标本的质量进行评估,发现不合格标本后,应及时进行重新采样,以最大限度提升并保证送检标本的合格率。

2.3强化环境管理

首先,采样人员和标本管理人员应提前对标本的采集要求、采集方法和储存条件进行核实和确认。对于需要在特殊条件下保存的微生物检验样本,必须在开始正式采样之前,就做好运输和储存准备工作。其次,对与对储存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标本类型,应对储存条件进行全程监测和有效控制,能使各项设施和环境条件既符合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3总结

综上所述,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成因较为复杂,但多与管理不严格、技术措施不到位和人为因素有关。做好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制作和检验,对于致病微生物的检出和疾病的发现与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部门应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成因采取全面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同时不断强化微生物检验队伍建设,提升微生物检验全员业务素质,以更好地控制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提升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杰.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6):116-118.

[2]黎七绮、张莉萍.微生物标本不符合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35):374-375.

[3]王淑媛、柯培峰、庄浩林,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0):2738-2739.

[4]尹秀云陈建魁、曾利军,等.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解决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0):2499-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