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针刺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观察

海军1徐帮柱2

新疆巴州蒙医医院新疆巴州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实行颈椎牵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积分差、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的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则为88%,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在治疗后PRI感觉分、PRI总分、PRI情绪分、PPI等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上,相对于单纯实行颈椎牵引治疗的方法,以“天柱、大杼、颈夹脊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对于病情有着明显的疗效,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牵引治疗

目前,颈椎病作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特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该疾病主要的病因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并受到颈椎键盘病变、颈部损伤等因素压迫或者刺激颈神经根导致的。除了颈部疼痛外,患者中还存在肩背放射性疼痛以及麻木感等临床症状。笔者在长期治疗实践中,探索出以“天柱、大杼、颈夹脊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上具有不错的意义效果,为此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本次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1]中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存在疼痛、麻木等典型神经刺激症状,临床表现也被影像学检查所证实。我院按照完全随机的标准,将以上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22—64岁,平均42.5岁。病程在一个月到5年,平均病程10.3个月。疼痛分级指数(PRI)得分平均为13.51±3.03分。在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3—63岁,平均41.9岁,病程在一个月到5年,平均10.2个月,PRI平均得分为13.01±3.13分。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观察组实行针刺治疗,具体如下:(1)取穴:以天柱、大杼、颈夹脊为主穴,依据疼痛的放射区域来进行上肢的配穴和取穴。(2)针法:常规消毒处理后,选取28号1.5寸长的一次性毫针,在天柱穴向下斜刺0.5—1寸左右,实行平补平泻的方法;依据X检查显示的病变区域以及临床表现,选择病变节段的颈夹脊穴,斜刺方向为棘突向,刺入后立即行捻转手法,频率控制在150—200次/分;大杼穴按照棘突向进行斜刺,实行平补平泻的手法;曲池、后溪穴则实行垂直针刺0.5—1寸的处理,适度标准为患者感到酸麻胀重感,以泻法为主要方法。上穴针刺之后一般留针半个小时,间隔10min则行针一次。隔天进行一次针刺治疗,一个疗程为15次,并在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2]。

对照组实行颈椎牵引治疗。牵引设备选取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SKG-1型牵引机,在坐位牵引是中采取枕颌吊带牵引方法,牵引过程中头部前倾20度左右,牵引重量从5kg起始,逐渐提高到患者体重的1/8左右,每次进行20—30min,一天两次,以隔天治疗15天作为一个疗程,并在一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积分差、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4、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其中,治愈:主要体征和症状消失,活动正常自如。显效:主要体征和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得到基本恢复。有效:主要症状得到减轻,但体征没有明显改善。无效:病情没有改善或加重。

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以上100例患者没有中途退出的情况。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的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则为88%,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同时,在治疗后PRI感觉分、PRI总分、PRI情绪分、VAS、PPI等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如表2所示。

三、讨论

颈项是颈椎疾病的病位,督脉与阳经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循环到颈项,所以该部位在联系身体脏腑经络上具有纽带作用。而颈项一旦发生病变会造成局部血气循环受到阻碍,进而颈椎失稳,对神经根的刺激而导致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生。本文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以“天柱、颈夹脊穴、大杼为主穴。其中,天柱可以归为太阳膀胱经穴,处在颈项后面的大筋外廉处,对于天柱的针刺治疗,能够起到振奋阳气,促使颈项有力的效果。大杼则是足部太阳膀胱经穴,该穴位是督脉三经汇合的地方,针刺治疗可以对太阳静脉血气起到疏通作用,正如《难经》中记载“骨会大杼,骨病治此”,所以大杼穴位上针刺是骨骼疾病治疗的关键,所以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颈夹脊穴则属于经外奇穴,位于身体颈项部位,外伴足太阳经,内夹督脉,所以该穴位的针刺治疗有助于阳气和血气的充沛调和。

中医治疗强调“静脉所过,主治所及“,在天柱穴位与大杼穴位之间,由于存在整条颈脊,所以可以舒筋活血,神经根型颈椎病起到巩固失衡的效果。对颈椎病变节段的颈夹脊穴进行针刺,确保针刺治疗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机体阳气并直达病变部位。一旦阳气旺,那么气血行,气血则带动了百脉通,同时加上远端对症取穴的治疗,体现了我国中医理论的整体理念[3]。结合本次试验研究而言,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探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以上100例患者没有中途退出的情况。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的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则为88%,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同时,在治疗后PRI感觉分、PRI总分、PRI情绪分、VAS、PPI等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本次研究不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证实了以“天柱、大杼、颈夹脊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上,相对于单纯实行颈椎牵引治疗的方法,以“天柱、大杼、颈夹脊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对于病情有着明显的疗效,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彭容.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45(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