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并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鼻中隔偏曲并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黄丽李波

黄丽李波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628001)

【中图分类号】R7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176-02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者,称鼻中隔偏曲。临床常表现出鼻塞、鼻出血、反射性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1]。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治疗本病的常规手术方法。变应性鼻炎亦是临床常见鼻科多发病。对本病的治疗,传统方法多注重全身或局部用药,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疗效不甚满意。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不少鼻中隔偏曲患者伴有变应性鼻炎、单侧或双侧下鼻甲肥大。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158例,其中有63例伴有变应性鼻炎及下鼻甲肥大,我们对此类患者行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经随访观察发现: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不但能改善鼻腔通气功能。而且对于变应性鼻炎有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选择了鼻中隔偏曲伴有变应性鼻炎及下鼻甲肿大患者63例。其中男45例,女18例,年龄18~55岁,病程1~10年。全部患者有常年性打喷嚏、流水样清涕、鼻塞、鼻痒等症状。检查均见:鼻中隔偏曲,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嵴或骨棘,部分与下鼻甲或中鼻甲相抵,均有一侧或双侧下鼻甲肥大,黏膜苍白。均经过全身或局部用药治疗,效果欠佳。

1.2治疗方法按照经典的手术步骤行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术中将鼻中隔软骨或筛骨垂直板、犁骨的偏曲部分切除,尽可能使鼻中隔居鼻腔正中位,表面平直。切口缝合1针或不缝合。视下鼻甲肥大情况行一侧或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毕以等量凡士林纱条填塞双鼻腔。术后36—48h拔除凡士林纱条,次日起清洁双鼻腔痂皮及分泌物、血块等,每日1次。并以1%麻黄索棉片收缩鼻黏膜。术后l周,鼻中隔切口愈合拆线后出院。术后应用抗生素4~6d以预防感染。出院后复查:4周内每周1次;6个月内,每月1次;2年内,每2个月1次。复查内容包括: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鼻腔检查所见。全部患者均能如期复查。随访时每次情况分别记录,将各次的结果综合,并以治疗后12个月复查情况作为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8年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2],依据治疗后患者打喷嚏、流水样清涕、鼻塞、鼻痒症状改变及鼻甲等体征改变等几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评分,按照以下公式算出改善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0%为显效,49%—21%为有效,≤20%为无效。

2结果

63例中,显效52例(82.5%),有效15例(17.5%),无效0例。大部分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打喷嚏症状立即消失,流清涕、鼻痒症状立即得到缓解,鼻塞症状多于术后2周左右,鼻腔黏膜水肿消退后逐渐减轻至消失。少数患者术后1个月内仍有少量血性分泌物,但随鼻甲黏膜的修复而逐渐消失。术后2个月内仍无一例出现复发现象。术后半年有8例因感冒而又出现鼻塞、喷嚏、流清涕症状,但较术前明显减轻。至术后1年。本次治疗中未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3讨论

本文资料表明,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于鼻中隔偏曲伴有变应性鼻炎、下鼻甲肥大患者的近期疗效满意。说明鼻中隔偏曲可能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性疾病。鼻中隔偏曲可引起鼻塞、头痛、鼻出血,还可能引起鼻窦炎、耳鸣、耳闷。鼻中隔矫正手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方法,矫正偏曲的骨及软骨,解除了机械阻塞,减轻了鼻腔的异常刺激,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改善通气和引流,喷嚏反射弧敏感性降低,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有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它的典型症状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患常年性或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者,如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在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上述变应性疾病可能获得满意疗效[3]。鼻中隔矫正术不但能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改善呼吸功能,而且通过手术,可破坏鼻中隔前上方黏膜下筛前神经的副交感纤维,以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下鼻甲骨折外移时破坏表面黏膜亦可破坏大部分胆碱能神经节细胞,降低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使血管舒张性减轻,腺体分泌减少,从而改善变应性鼻炎的症状。通过以上临床观察表明:采取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有变应性鼻炎、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本临床观察的样本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尚不足以说明其远期疗效,这仍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苗军魁.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o例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1):67.

[2]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交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3]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9.

[4]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