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联结合中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ADL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3

康复训练联结合中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ADL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恂杨明霞

杨恂杨明霞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ADL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2组均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外给予中医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进行Barthel指数(BI)评分、简明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2组的BI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BI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ADL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中医疗效

脑卒中是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状况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尽可能改善和提高患者的ADL和生活质量成为康复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笔者运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治疗的方法,获得了较好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8.1±10.5岁;脑出血31例,脑梗塞19例。对照组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9.3±10.4岁;脑出血29例,脑梗塞18例。2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97例均符合中医诊断为中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脑梗塞的标准[2,3]。纳入标准:(1)年龄≤75岁;(2)病程≤6个月;(3)首次中风,并遗留单侧偏瘫;(4)自愿接受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康复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___________标准:年龄>75岁;病程>6个月;合并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不全、重症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痴呆及意识障碍等患者。

1.3治疗方法

2组97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如控制患者血压、降低血糖并进行抗感染治疗等,同时在不影响早期治疗外尽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如正确摆放肢体、及时变换体位、定时翻身及适当肢体被动运动。待患者基础体征平稳48h后即可行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技术和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包括反射抑制模式、控制关键点、站立与步行训练和上下台阶等逐步实施从体位转移、平衡训练到步行训练、抗痉挛训练、脊柱功能训练、上下肢体主动训练及关节活动训练等ADL训练的治疗。患者每天康复训练1次,每周5次,每次30min,疗程为12周。训练时有专人负责。训练强度以第二日患者无疲劳、肢体酸痛等症状为宜。观察组50例患者在上述治疗同时介入中医治疗。针对疾病不同时期及不同病症患者个体拟定治疗方案,进行常规康复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的康复治疗。

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辨证分为三型:气虚血瘀型: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治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心肾阳虚型:表现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治宜滋阴补阳,熄风开窍。方选地黄饮子加减。每日1剂,水煎300毫升,分2次温服,早晚各1次。疗程为12周。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分别对2组治疗后3个月ADL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4],生活质量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SF-36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得分在0~100之间,分数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健康状况的好坏,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5]。

1.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如表1所示,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

治疗前18.62±7.19318.79±9.3210.1800.859

治疗3个月后35.34±11.41254.31±13.61018.8850.000

如表2所示,2组治疗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

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同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p

对照组4718.62±7.19335.34±11.412-10.9110.000

观察组5018.67±9.18554.00±13.481-26.5000.000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如表3所示,2组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指标对照组观察组tp对照组观察组tp

生理功能52.24±2.76051.17±6.0480.9160.36770.45±4.39682.21±5.583-10.4540.000

身体疼痛52.66±2.72952.62±2.4560.0570.95570.66±2.62288.76±1.902-25.9010.000

躯体功能52.66±2.88253.55±2.836-1.1310.26869.86±2.31088.14±2.601-35.7850.000

活力52.69±2.89252.00±3.6250.7210.47770.48±2.57288.31±3.296-25.5240.000

社会能力52.45±52.4552.90±2.554-0.7340.46969.52±3.18189.00±1.909-28.8920.000

情感职能52.10±3.16652.41±2.626-0.3500.72969.72±2.69888.90±1.952-30.1600.000

精神健康53.59±2.63952.93±2.7770.8980.37770.72±2.73789.03±2.009-32.7250.000

总体健康52.69±2.63452.59±2.5980.1490.88369.38±3.13389.00±2.220-30.3740.000

如表4所示,2组治疗3个月后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同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指标治疗前治疗后tp治疗前治疗后tp

生理功能52.37±2.79870.60±4.399-17.9130.00050.67±6.55782.37±5.555-31.1970.000

身体疼痛52.70±2.69370.80±2.696-31.4210.00053.10±3.56688.77±1.870-48.8040.000

躯体功能52.70±2.84270.03±2.456-28.2870.00053.40±2.90888.10±2.564-54.3760.000

活力52.80±2.90570.53±2.543-28.7990.00051.73±3.85088.33±3.241-41.3020.000

社会能力52.30±3.47669.57±3.137-26.4820.00053.00±2.57389.10±1.954-70.7200.000

情感职能52.17±3.13069.90±2.820-31.8400.00052.43±2.58288.93±1.929-65.8250.000

精神健康53.60±2.59470.87±2.801-29.1210.00053.00±2.75489.00±1.983-66.8900.000

总体健康52.80±2.65769.47±3.115-30.4480.00052.70±2.62888.63±2.965-46.7550.000

3讨论

脑卒中严重影响了患者ADL,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康复治疗的目标就是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争取恢复到能生活自理及回归社会的程度。目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康复治疗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本研究显示,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治疗的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患者ADL和生活质量均获得了更显著改善。

中医关于中风病机,历代著述颇多,气虚血瘀、肝阳上亢在本病的发病机制占有重要地位[6]。采取益气活血,祛瘀通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滋阴补阳,熄风开窍等法,可使患者元气得充,脾胃得健,肝气得充,筋膜得养,瘀祛络通,故可加快患者生理功能、形体功能、情感职能的恢复,并可减轻疼痛、增加活力、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精神健康水平。中医在康复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医康复疗法有利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代偿和轴突侧支的建立,减少神经功能的缺损[7]。中医康复学的特点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恒动观念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突出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

总之,从本研究看,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治疗方法,将中医融入常规康复手段中,使中西康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并突出中医特色,使中西医康复方法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弥补,从而可提高患者ADL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卞美娟,张紫娟.多阶段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10):90-9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FrihagenF,GrotleM,MadsenJE,etal.Outcomeafterfemoralneckfractures:acomparisonofHarrisHipScore,Eq-5dandBarthelIndex[J].Injury,2008,39(10):1147-1156.

[5]许军,胡敏燕,健康测量量表SF-36[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2):150-152

[6]李锁芝,陈艳丽,中医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2):337.

[7]刘洁,黄霞.中风康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