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毛化辊使用攻关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5
/ 1

电火花毛化辊使用攻关实践

姚昀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冷轧板带厂545002

摘要:分析柳钢冷轧厂在使用电火花毛化辊时出现毛化不全、带钢色差、频繁辊印等问题的原因,制定了整改措施,实施后电火花轧辊使用正常,实现平整全线使用电火花辊,换辊周期由100km提升至200km。

关键词:抛丸;电火花;色差;辊印;

1前言

柳钢冷轧厂配置有1550和1250两条酸洗连轧生产线,年产量300万吨,冷轧产品采用抛丸毛化处理。随着汽车、家电市场对冷轧产品质量要求的增高,新增了一台电火花毛化机,2016年10月投入使用,设备调试中期出现毛化不全、轧辊生产的带钢表面出现条状色差以及生产过程频繁辊印导致无法正常生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2存在问题及对策

2.1轧辊毛化不全

电火花毛化机型号为ProfiTex60S-720/8x5.000–19为单列19个电极间隔均匀分布,电极宽度45mm,电极间隙38mm,采取轧辊转动电极振荡横移模式进行毛化。毛化出的轧辊每支都存在部分位置发亮即未全毛化,发亮间距约80mm。

原因分析:由于设定的电极偏移量等于两电极间距,在工作时存在横移误差,导致电极存在不能完全覆盖现象,即出现了局部未毛化。

对策:调整电极偏移量,使之大于两电极间隙83mm,原来未毛化现象消失。

2.2毛化轧辊轧制出现色差

冷轧板面色差形貌特征:冷轧板色差缺陷(如图1)沿带钢纵向分布,呈明暗相间条纹,暗条纹宽约55mm亮条纹约35mm,整个板面均匀分布。电火花轧辊在使用前,辊面光亮无肉眼可见的色差,但是经过轧制就立即体现出明显的纵向色差条纹。对比抛丸轧辊,在同样的工艺下,使用抛丸轧辊无此缺陷。在0°、90°两条母线每间隔20mm测量轧辊毛化后表面粗糙度,结果趋势图如图2所示。

图1带钢色差照片图2轧辊粗糙度分布图

原因分析:由上图2可以看出毛化后轧辊存在粗糙度规律跳动现象,其为色差主要原因。偏移量、横移速度与头架转速设置不合理出现局部多次毛化和部分部位毛化次数少,即表现为出现亮暗色差。

对策:固定头架速度,在偏移量与横移速度中选取单变量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当偏移量86mm横移速度为150mm/min达到了最佳效果,同时使用过程色差问题得到解决。

2.2生产出现频繁辊印

使用电火花轧辊时,前面10卷特别容易产生边部辊印,表现为细小单颗或多颗点状印子。同样的生产,切换使用抛丸轧辊不存在此现象,辊印下机轧辊边部粘附有点状铁屑,具有一定粘附力,用手指可抠除。

原因分析:电火花毛化表面结构为细小峰尖,反应出辊面比较“软”,而抛丸轧辊原理为物理打击本身存在加工硬化,辊面硬度相对较高,这就使得电火花初期,峰尖未磨尽辊面软容易粘附铁屑,当轧制几卷带钢后峰尖磨尽辊面相对较硬,就反应为不易辊印。

对策:增加热辊时间,将原来2分钟的热辊时间提升至6—8分钟,把毛化后的峰尖磨平,保证轧制过程辊面硬度。

3结语

在解决以上问题后实现了平整全线使用电火花轧辊,提高产品表面质量,同时通过挖掘电火花耐磨性能,平整工作辊换辊周期由100km提升至200km,为降低辊耗,、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孙强.轧辊表面磨削质量缺陷分析及控制措施.[J].莱钢科技,2010(2):69~70

[1]郭晓波.冷轧板纵向条纹缺陷成因分析.[J].鞍钢技术,2010(6):53~55

[1]金力,卢劲松.轧辊辊面色差及板面色差研究.[J].第二届刚才质量技术控制论文集,2012(1):283~288

[1]周家琮.冷轧轧辊毛化技术.[J].钢铁钒钛,1996(3):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