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

潘扬

关键词:建筑工程;进度控制;成本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是质量、进度和成本。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进度和成本结合的最优方案。成本、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往是对成本与进度分别管理,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由此带来了很多问题。当项目进展到一定阶段时,实物工程量(进度)并没有达到累计计划预算成本相当计划量。项目预算已经超出而还有剩余工程量需要完成。要完成项目就必须增加更多的费用,此时要打算在预算内完成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就已经太晚了。

一、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进度控制的原则

施工进度控制的原则包括:动态控制原则、系统原则、封闭循环原则、信息原则、弹性原则、网络计划技术原则。当今建筑市场对进度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能否按工期完工常常关系到工程的正常使用和业主的经济效益,合同工期也就常常成为双方签订合同时的重要指标。但是非正常合理的工期背后往往是工程成本的大幅度增加。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项目进度管理制度。

2、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措施

(1)落实建筑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落实于组织好建筑项目的进度计划主要工作有:编制每月的作业计划、进行施工任务书的发放、进行施工任务的学习和讲解等。做好日常的施工记录,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统计表格,在施工任务的执行过程当中,相关的责任人要做好跟踪记录。

(2)构建三级项目计划进度管理制度。进行三级计划进度管理制度建设时,全部的相关单位,如业主、设计人员、工程监理、施工承包方等等,都要进行明确的进度管理制度的构建,设置专职的计划员,对整个建筑项目的控制管理做好提前的预测和安排。

(3)做好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在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时候,首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列出完成项目的所有步骤。然后从最大的环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把每一个具体工作分配到各项任务里面,最后收集并进行工期估计值的输入,从而明确各个步骤的具体施工日期和周期。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措施

1、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计划。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应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条件、合同成交约定等方面入手,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工艺特点、质量要求、工期等,结合施工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能力与工艺装备等,制定与成本控制计划相适应的施工组织计划,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合理安排,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场施工管理效率的提高,进而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

2、坚持以成本控制计划指导施工,强化对于定额的控制。根据成本控制计划的具体内容与要求,选取最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先决条件之一。同时,结合具体的施工安排与定额量,进行材料、劳动力、设备、机具等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使得人、财、物等均符合现场施工作业的实际要求,而且控制在定额范围内,避免出现成本失控的问题。

3、抓住各个环节控制,疏而不漏,全面实现目标控制

(1)把握工程特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企业的经营要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条件、合同成交约定等承接工程和承建工程的源头抓起,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和工艺特点,根据企业现有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可能规范内最大程度更新提高动能等实际情况,修改并完善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经济、合理、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全过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流水作业,尽可能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成本支出“把握成本控制目标。

(2)采用先进工艺和施工技术,来有效的降低成本。在工程施工前要做出合理的技术节约措施,对将在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各种代用品均做好事前周密策划,反复实践验证,一经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更要严格把关检查“保证安全可靠地顺利实施,促使工程成本降低。

(3)坚持计划指导生产,强化定额控制。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组织施工和合理安排,根据具体施工安排和定额量,编制出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等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使人、财、物的投入在定额范围内按计划满足施工需要,避免工程成本出现人为失控。

(4)加强人工费、材料费管理,做好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施工操作人员要择优筛选技术好、素质高、工作稳定、作风顽强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面,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在施工中,要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工程的用工减少,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数量增加,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而且还相应地降低其他费用。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凡工程中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和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取得建筑工程合同之后,承包商应立即开始准备工程有关部分的分包和材料订购单。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签订的分包协议是其针对工程某一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协议内容要尽可能严谨,减少索赔的发生。订购单是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订购合同,其描述了要供应的材料名称、种类、数量和订购单的总金额。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对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在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的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三、工程进度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1、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费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若要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资源的投入就会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对工程进行工期、成本的最优化。

2、建筑工程的成本和工期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在生产效率一定的条件下,要想缩短工期(与正常工期相比),提高施工速度,就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使工程费用增加,此时可考虑减少诸如管理费等的开支。

(1)工期、成本优化的目的。寻求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总和,即成本最低下的最优工期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网络计划中各工作的进度安排,在工期不变的条件下,寻求与此相对应的最低成本以及网络中各工作的进度安排。

(2)工期、成本优化的思路。工期、成本优化就是求出不同工期下的最小直接费用的总和。由于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是决定工期长短的依据,因此,缩短工期首先要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总之,工程成本与进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成本支出、资金消耗量的大小与进度的快慢、提前或滞后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累计成本支出是与项目进度成正比。但是单纯地观察成本消耗的大小并不能对成本控制趋势、进度状态做出完全准确有效的估计。进度超前、滞后或者成本超支、节余都会影响成本支出的大小。因此要真正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控制工程进度。

参考文献:

[1]张跃仁,吴建军.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有效途径[j].陕西建筑,2005,(01).

[2]吴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进度控制[j].建设科技,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