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的自主性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科学课堂中的自主性学习

陈志刚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丹溪分校陈志刚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力的竞争,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加快的要求,每个人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自主性学习方法进行教学的。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活泼的、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经常扮演着“学生行为的惩罚者”的角色,把“听话”作为最有价值的道德标准,把培养“听话”的学生作为自己工作中最大的满足。师生关系演化为一种主宰和臣服的关系,在学生表现出来的“越轨”倾向或暴露出缺点时,常常斥责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一些变相体罚。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践踏学生的人格,师生关系因而变得异常紧张,甚至出现敌对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不符合时代要求。因而教师必须冲破原有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动力,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的情绪表现,同时兴趣还是学习科学的动力和保证。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知识,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对任何活动的创造性态度都与兴趣分不开。学生对某一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成绩就能稳步提高,甚至突飞猛进。所以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指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是把已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都很害怕科学,反映科学难学,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对于科学更是望而却步。这样一种无兴趣、无求知欲的应付学习,使学习科学成了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

总之,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人。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发展的动因,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中每个步骤,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任何教师的教都不可能代替学生自主的学习,代替学生思考。也就是说自主学习必须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同时要强调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