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

周轲李红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把人类带到了一个信息化社会时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电算化领域的应用减轻了会计业务员的工作量,使得复杂的手工帐变得简单,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研究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等增减变化进行核算的一种信息操作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繁重复杂工作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会计信息化则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会计工作模式,并通过开发会计信息资源,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提升会计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及应用效率。

一、会计信息化特点

1.全面性的财务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非财务信息与决策更加紧密,企业在做财务管理预测时,需要全面掌握企业的情况。会计信息只能反映出部分财务状况,虽然财务信息在决策中占首要地位,但并非是唯一指标。企业不仅仅需要了解其经济实力,也需要诸如软硬件实力、职工素质、科研实力等表现企业竞争力等指标来代表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

2.创新性的财务机制

目前,传统的手工会计已经可以被会计信息化所取代,会计信息化的建立与发展已经可以达到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但是若想达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创新还需要创新性的财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会计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之外的情形产生。会计信息化中企业财务信息编码规范化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而企业财务信息编码规范化是企业财务机制的创新性之一,企业财务信息编码规范化不仅减少了数据的输入量和输入差错,而且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共享。

3.职能型的财务系统

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和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才可以称之为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因此,会计信息化在预测和决策的过程中离不开管理人员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模拟手工会计核算,而是一个智能的财务系统。

4.复合型的财务人才

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来实践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活动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应具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避免发生因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而出现的数据丢失等现象。企业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分析评价方法,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网络技术审计,为高层管理人员提出有用的建议或评价,使企业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存在问题

虽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然而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功能向管理型功能转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企业应用中,多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改进的核算工具,并没有看到其会计职能及管理职能等;第二,会计电算化其时效性较差。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中,会计人员将会计数据输入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生成财务报表,其系统原始信息仍是依靠手工录入,仍缺乏管理控制及决策支持功能,其时效性及针对性较差;第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企业中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其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复合型人才;第四,软件系统安全性及保密性较差,其会计信息容易被篡改或泄密,安全隐患较大。

三、必要性及可行性

1.必要性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实现财务整体信息化,并要求财务信息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能够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且其会计信息实时性较强,通过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网络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资源配置水平,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可行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其数据通信、资源共享、集中控制及数据快速处理等功能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共享及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随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深入,众多高校设置了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等课程,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企业内部也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化培训及学习,其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三、对策

1.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信息化带来的最为直观、也最有说服力的经济效果是它对企业、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在实行会计信息化之后,还应积极开展其他的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换而言之,会计信息化主动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将该系统与企业其它子系统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作用,而且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出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改变管理观念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既需要领导层决策上的支持,也需要具体工作中实质上的支持。因此企业领导在思想上要正确的理解与足够的重视会计信息化,并且要逐步转变观念,培养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成立专门的执行机构,来维护和保障财务软件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要适时的对企业员工进行信息化培训,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营造企业会计信息化氛围,培养企业自己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以往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使得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能够更准确、全面地进行信息沟通,而这一流程化的过程需要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信息真实可靠。根据长期的实践表明:会计信息出错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由此可以得知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服务的重要举措。此外改进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包括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的相关制度,还包括安全控制、权限控制、审计控制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适合现代会计信息化系统。

4.加强安全管理控制

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中,会计信息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由此就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黑客或病毒入侵等,从而导致商业秘密泄露,客户资源流失等问题。由此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安全控制管理措施,来避免这些侵害带来的损失。在管理上应制定一整套有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强软件的管理,不随便安装和使用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限制软盘和U盘的使用等。

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崭新的会计思想观念的呈现,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磨合后的结果,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走向。尤其是现在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学会会计信息技术,同时要具备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史寒君.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

[2]崔钰杰,李长福.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