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健身教练员急救知识掌握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3

陕西健身教练员急救知识掌握调查分析

李萍

李萍LIPing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西安710062)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摘要:本文旨在了解陕西省健身教练急救知识掌握现状与需求情况,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多个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员和健身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健身俱乐部对运动损伤急救的重视程度不高,健身教练员掌握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相关急救知识培训与考核不足等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予以改观。

Abstract:ThisarticleisaimedatunderstandingthefirstaidknowledgemasteringstatusandneedssituationoffitnesscoachinShaanxiProvince.Literatureinformation,interviews,questionnaireanddatastatisticsandothermethodsareused.InvestigationiscarriedouttothecoachesandfitnessmembersofthefitnessclubofShaanxiProvince.TheresultsshowthatthefitnessclubofShaanxiProvincehaspaidnotenoughattentiononmovementinjuryfirstaid;fitnesscoachesdonotmasterenoughmovementinjuryfirstaidknowledge;relatedfirstaidknowledgetrainingandexaminationisinsufficient.Correspondingmeasuresshouldbetakentoimprovethesituation.

关键词:陕西省;健身教练;急救知识;运动损伤

Keywords:Shaanxiprovince;fitnesscoach;firstaid;sportsinjury

中图分类号:G81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85-03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与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花钱塑身和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也不断增强。我国健身事业的发展使得健身教练员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大,健身者对于健身教练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

健身过程中由于运动方式不合理,运动姿势方法的错误,运动过度等原因,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不重视运动损伤的急救,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就可能加重损伤的程度,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严重的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健身教练员对于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预防措施、运动损伤的急救、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帮助伤者及时的、有效的急救,为治疗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救知识的掌握已成为健身教练员基本的要求之一[3]。

美国的健身指导者从初级的健身教练员到最高级的运动计划指导者都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考核机制,有的只需要基础的理论和相关技能,有的不仅要求具有出色的管理能力,而且能有效的制定实施预防疾病、恢复机能的运动计划的能力,还要求具备其他资格所要求的技术和能力,以及与其他指导者或参与者有效合作的能力。许多资格的有效期为2年,并需要取得15个以上的继续教育的学分才能继续拥有这一资格[4]。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练员有关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和行为的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促进陕西健身培训市场以及健身教练职业的规范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大中型经营性健身健美俱乐部的健身教练员为研究对象,抽取陕西省多个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共500人对健身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收集和查阅大量有关运动损伤急救的相关信息。

1.2.2访谈法通过对体育和医学相关专业的教授,健身俱乐部管理者,健身教练员以及健身俱乐部健身者的访谈,了解收集大量健身教练员和健身者,在健身过程中遇到的各类运动损伤情况和健身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掌握相关情况。

1.2.3问卷调查法在参阅大量文献和面访有关社会学、管理学、群众体育专家的基础上,设计了能反映研究问题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71份,回收率为94.2%,其中有效问卷437份,有效率为

87.4%。)

1.2.4数据统计法使用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11.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健身教练基本情况调查

2.1.1健身教练员文化程度比例分析如今,健身市场已经开始不断规范,健身指导员证书已成为大多数健身俱乐部招聘健身教练时必须要求的证件[5]。在我国健身教练员拥有的专业指导证书有CBBA国家健身指导员证书,包括国家三级健身指导员、国家二级健身指导员、国家一级健身指导员、国家高级健身指导员、国家荣誉健身指导员;AFAA美国有氧体适能协会认证的专业健身指导员资格;ISSA国际运动科学协会认证的高级私人健身教练资格;IFA国际健身协会有氧训练师认证;AASFP亚洲体适能专业人员学院认证;国内健身教练由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等[5]。

西安市健身教练员文化程度适中,其中研究生12人,占人数的2.70%;本科239人,占人数的54.7%;专科128人,占人数的29.3%;大专以下58人,占人数的13.3%。在此次调查人员中,其中有73.6%的健身教练有专业的健身指导员证书。健身教练在考取健身指导员证书时相关的培训机构都会对报考者进行简单的运动损伤方面知识的

培训[6]。

2.1.2健身教练员专业比例分析在437名调查的教练中,体育专业的人数居多,少部分是舞蹈专业,有13名教练是医学专业,其它专业在健身教练人数中也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具体见表1。

2.1.3健身教练员专职与兼职性质分析在437位被调查的健身教练员中,兼职教练的比例远大于专职教练,仅有39.1%是专职的,61.9%的都是兼职的,兼职教练员中大部分是体育专业的学生。

2.2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2.2.1健身教练获取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途径现今,信息十分发达,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各类信息都十分便捷,健身教练员获取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渠道也很多、很方便,在此次调研中,职业培训、学校教育、书籍杂志是目前健身教练获取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其中获取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途径依次是职业培训、学校教育、书籍杂志、网络媒体、家庭教育[7](见表2)。

2.2.2健身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目前,我国一些认定机构对于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培训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考查,没有进行运动损伤实践的培训与考查。培训时间太短,一般在7-15天左右,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知识,在现实的工作和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教练员总共有3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3.5%;未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教练员共11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6.5%。参加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没有参加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教练员。实施过现场运动损伤急救的人数占27.1%(表3)。

本次调查问卷对于调查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共有7个,调查内容包括经常出现的几个运动损伤,包括扭伤的处理、包扎方法、急性出血的危急程度、止血方法、心肺复苏顺序、心肺复苏吹气与按压比例、休克时刻刺激的穴位的7个调查内容,在运动损伤中,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为法伤频率最高的两项损伤,所以扭伤的处理是运动损伤最基本的急救处理之一,此次调查中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答对的人数仅为212人,所占比例为66.0%;未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答对的人数仅为56人,所占比例为48.3%。

急性出血达全身血量的20%伤员就会出现头晕、口渴、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等一系列急性贫血的症状,如果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在运动损伤或其他意外引起的急性出血,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必须进行急救止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包扎方法、急性出血的危机程度、止血方法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下,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答对的人数仅分别为175人、127人、15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4.5%、39.6%、47.7%;未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答对的人数仅为47人、39人、4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0.5%、33.6%、37.1%。

某些意外情况下,如触电、溺水、一氧化碳或某些药物中毒、严重创伤和大出血引起的呼吸、心跳停止后,造成血液循环停止,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4-6分钟后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所以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通过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使血液循环得以恢复,从而抢救生命。通过对健身教练员心肺复苏顺序及吹起按压比例来了解其对心肺复苏的掌握情况。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心肺复苏顺序,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答对的人数仅为134人,所占比例为41.7%,未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答对的人数仅为35所占比例为30.2%;对于心肺复苏吹气与按压比例则了解的人更少,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答对的人数仅为120人,所占比例为37.3%,未参加过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答对的人数仅为26人,所占比例仅为22.2%。

2.2.3健身俱乐部及健身教练员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据调查资料显示,23.7%的健身教练员所在俱乐部有专门的急救中心或专业的急救人员;93.2%的健身教练员认为健身俱乐部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急救中心或急救人员;91.7%的健身教练员认为运动损伤的急救是健身教练员必备的技能。

通过对健身俱乐部健身者的访谈,了解到健身者对于运动损伤十分的在意,但是他们自己对于运动损伤的知识也十分的匮乏,大部分的情况下都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只能听从医生、健身教练员或他人的指导,参与访谈的健身者都认为健身教练员都应具备全面的运动损伤知识及其急救知识,健身俱乐部应该设立专门的急救中心,健身俱乐部急救中心的设立也是其选择健身俱乐部的重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健身教练员急救意识较强,急救知识掌握不全面,实践能力较差调查中,参加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健身教练员为73.6%,实施过运动损伤急救的教练员为27.1%,健身教练员对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知晓情况普遍偏低,大部分教练员对急救技能不了解,很多问题回答也不够完整,只知道些表浅的东西。参加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教练员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没有参加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教练员。这些表明了在健身教练员中开展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醒我们应加强对健身教练员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教育和急救技能的培训,零散的知识满足不了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需要。

3.1.2规范健身教练员认证机构的管理及加强对运动损伤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①调查结果显示健身教练员中拥有健身相关的专业指导证书的占73.6%,参加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教练员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没有参加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教练员。但健身教练员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知晓率还是明显偏低,而且实施过现场运动损伤急救的人数仅占27.1%,认为运动损伤的急救是健身教练员必备的技能的健身教练员占91.7%。

②我国现阶段对健身教练员的要求比较低,并且没有严格、权威的资格认定机构,现有的资格认定机构没有权威的、专业的技能知识较高的老师以及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健身教练员的认证没有有效期,健身俱乐部对于健身教练员的要求也比较低,体育运动锻炼者对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太少,对健身教练员的概念比较

模糊。

3.1.3健身教练员获得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途径由表2可知,健身教练员从学校教育获得急救知识的占44.7%,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单一,不够多元化,而且健身教练员对报刊书籍、网络等方式的急救知识宣传更易接受,因此陕西省健身俱乐部等相关部门可多采用多方法并用的方式,在健身俱乐部广泛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知识的宣传。

3.1.4健身俱乐部对运动损伤急救的重视程度健身俱乐部对于健身教练的基本要求都不高,大部分的健身教练员只要拥有健身指导员证书就可以上岗,而在上岗前对于运动损伤急救的知识并没有或很少考察,对于具体的现场急救措施更是没有考察。在健身俱乐部中设立专门的急救中心或专业的急救人员只是很少一部分,这也说明了健身俱乐部对于运动损伤急救的不重视。在健身俱乐部中设立专门急救中心或急救人员可以为体育锻炼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体育锻炼者的健康,为体育健身者提供良好的健身场所。

3.2建议

3.2.1完善相关的体育管理部门和健身教练员认定机构的管理机制①设立完善的健身俱乐部管理机制,规范健身俱乐部聘用健身教练员的要求,对健身俱乐部的场地、设施、人员、配套设施等进行具体要求,在聘用健身教练员之前对健身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进行详细的考查,尤其是实践考查。②相关管理部门对健身教练员的认定机构的资格审查、培训人员的权威性、课程的设置、考核内容的难度级别、一次认证的有效期等作出全面具体的规定,定期对已认定的健身教练员进行有效认证。

3.2.2健身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全面的提高健身教练员认定机构对健身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进行全面详细的培训及严格的考核,尤其是对于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实践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健身教练员对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霞.我院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当代医学,2011,12:001.

[2]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李建国,吕树庭,董新光.社会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陈建化,刘有为,程瑞玲等.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方法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85-2786.

[5]谢美莲,高丽,吴瑛.国外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1A):23.

[6]任真年.心肺脑复苏概述[J].实用医药杂志,2002,19(3):322-234.

[7]何梦乔钟,后德,毛仁忠.实用急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9.

[8]韦正莉,陈务贤,梁榕.心血管病患者家庭成员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9.

[9]桂莉,曾友燕,陶红.医学院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