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4
/ 2

纤溶酶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丁刚蔡冠军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临床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药物治疗;观察组(20例):临床选择纤溶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最终就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凝指标变化、彩超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凝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彩超检查结果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凝指标以及彩超检查结果。

【关键词】纤溶酶;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066-02

作为一种多发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呈现出疾病诱因复杂的特点。对于医院外伤患者以及外科手术患者在施治后,因为卧床时间相对较长的影响,存在较高概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种状态下的患者如果未经及时诊治,造成的影响无法估计,更为严重患者会表现出肢体坏死的情况[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施治作为研究目的,以此说明纤溶酶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症状表现并且施以彩超检查,最终获得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有效确诊;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展开治疗对比分组;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93±5.25)岁;患者的平均发病时间为(33.15±7.52)小时;观察组(20例):男16例,女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92±5.26)岁;患者的平均发病时间为(33.19±7.55)小时;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发病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临床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治;观察组:临床选择纤溶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治;对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主要准备剂量为50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酐+剂量为20毫升丹参保证1次/天的静脉滴注频率用药[2],临床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药物施治一个疗程的时间为10天。对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主要准备纤溶酶(剂量为200U)+氯化钠注射液(浓度为0.9%)/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剂量为250毫升)保证1次/天的静脉滴注频率用药[3]。临床选择纤溶酶药物施治一个疗程的时间为10天。

1.3判断标准

痊愈:施治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未呈现出下肢肿胀症状以及下肢疼痛症状,观察临床彩超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壁表现光滑,并且管径表现正常;显效:施治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久站后表现出下肢疼痛症状,患者下肢肿胀症状获得显著性缓解,观察临床彩超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表现出血流信号的情况;有效:施治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呈现出的下肢肿胀症状以及下肢疼痛症状获得缓解,观察临床彩超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下肢深静脉未表现出血流信号的情况;无效:施治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呈现出显著的下肢肿胀症状以及下肢疼痛症状,观察临床彩超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下肢深静脉未表现出血流信号的情况[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出现皮疹症状患者1例,最终症状表现为自行缓解。两组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诱因加以分析,主要集中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以及血流高凝状态三方面。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出现,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肢体残疾的情况,部分患者会合并呈现出肺栓塞的情况,从而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5]。

临床合理选择纤溶酶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治,对于患者纤溶每一部分功能可以进行有效改善,对于t-PA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释放可以进行有效诱导,并且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具有亲和作用的影响下,使得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被t-PA进行有效激活,最终表现出纤溶酶反应的现象[6]。从而使得患者表现出的纤溶酶抑制剂浓度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浓度获得显著降低,针对表现出栓塞纤维蛋白进行直接作用,从而确保快速溶栓作用能够有效发挥。此外此种药物于患者体内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半衰期,于凝血酶拮抗、血液粘稠度降低以及深静脉血栓扩展预防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避免呈现出继发性血栓的情况,于微循环改善以及血管扩张方面获得确切效果[7-10]。

本次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凝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彩超检查结果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选择纤溶酶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治,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凝指标以及彩超检查结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庆.纤溶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13,1(9):911-912.

[2]金志宏,谢晓亮,高占峰等.尿激酶、重组链激酶和纤溶酶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比较[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1):56-58,64.

[3]朴龙.探究小剂量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4):138-139.

[4]周涛,孙大庆,吴鹏等.三妙散加减方配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7):918-921.

[5]庄志浩,高毅.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9):3064-3065,3067.

[6]姚佳春.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吉林中医药,2015,35(11):1142-1145.

[7]郑江华,刘明强,陈开等.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西部医学,2010,22(1):29-31.

[8]王艳,范辉.华法林联合尿激酶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8):21-23.

[9]方玉祥,李俊,孙惠芹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845-846.

[10]严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9):166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