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的临床合理化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口腔黏膜的临床合理化用药

王念平

王念平

(黄冈市中医医院,湖北黄冈438000)

【摘要】:面临高压力,高要求的社会现状,口腔黏膜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症,其病种繁多,病因复杂。尤其在社会压力剧增,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口腔粘膜病可谓是一大类公认的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的顽疾。由于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甚至是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药物治疗虽有效但有局限性。本文关于如何合理进行临床用药进行了详细讨论,医师若是准确掌握了用药原则,制定合理化的用药方案,既可以有效治疗口腔黏膜此顽疾,亦可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为治疗口腔黏膜的新药研发提供有效的实例。

【关键词】:口腔黏膜;合理化;药物治疗

【引言】:口腔黏膜病的种类复杂,疑难杂质多,诊断较困难,其往往反映了口腔局部因素、全身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口腔粘膜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是治疗其的主要手段,通过系统的,有规律的,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药物方案,有望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愈或者有效的控制。

一、口腔黏膜病的概述

1.定义:口腔粘膜病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及软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繁多的疾病总称。

2.分类: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等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创伤性溃疡等

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天疱疮、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等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水肿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口腔白色角化病、口腔扁平苔藓等

二、口腔黏膜的非药物治疗

1、物理治疗:口腔黏膜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是基于自然界或者人工制造的各种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一些综合性作用。它们可以起到一定的消炎,抗菌和镇定作用。具体方法有电疗法,光疗法,核磁治疗等。

2、手术疗法:由于口腔黏膜病的复杂性,其手术法分为根治性和保守性治疗。

3、生物治疗: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和免疫的理论深入探究,基于单克隆抗体、生物支持治疗等试验方法迅速应用于口腔黏膜的治疗。

4、营养性治疗:许多口腔黏膜疾病的病因不是很清楚,近年来很多的学者也关注到微量元素与某些口腔黏膜疾病有关。如铁与复发性口疮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要特别注意营养的调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摄入。

三、口腔黏膜的药物治疗

口腔黏膜的药物治疗在当前的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口腔黏膜治疗药物的相关分类如下:抗微生物药、免疫调节药、生长因子药物、抗变态性反应药物等。

四、影响口腔黏膜疾病临床合理化用药的因素

药物与人体的相互反应非常奇特,当治疗一个口腔黏膜的病人时,并不是说只要诊断出他是哪种类型的口腔黏膜病,就可以下药治疗,给药治疗也并不是各种药物的随意组合,个体的生物特征如:体重,身高,身体的相关病症,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等都和药物在个体身上的有着不同的效果,所以讨论如何临床合理化给药对于治疗口腔黏膜至关重要,即要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用药原则

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而他们的病情严重情况与如何用药密切相关,病情较轻者以局部用药为主,较重者须采用局部与全身联合用药。如疱疹性口炎,若病情较轻局部治疗可选用氯己定,聚维酮碘,依沙吖啶或复方硼酸溶液漱口,若病情比较严重,全身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口服制剂。【1】

2、病人的治疗及用药背景

口腔医师首先要查询病人的相关病史,若此人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或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可能会诱发某些口腔疾病的产生,如果某患者患有贫血症,可能引起萎缩性舌炎等病变。若其长期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会引起口腔真菌感染,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会对病人用药效果产生影响。所有当医师遇到此种情况,不仅要随时监察患者的慢性疾病,防止其引起全身状况的改变。同时在用药的过程中,要优先治疗原发性疾病,停用或者更换可疑的药物。

3、病人的个体特征

当患者是老人和小孩时,更要慎重考虑用药的剂量和给药的途径,因为小孩和老人的肠胃系统更为脆弱,对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更慢。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她是否为处于妊娠期或者是否具有妊娠计划。

4、病人的心理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中最常用的问卷之一,由90个问题组成,为自评量表,共有10个因子,因子分大于2以上可被认为该因子有临床意义,有实验表明大学生口腔黏膜患者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同类人群。[2]所以医生要紧密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有助于治疗效果提升。

5、药物剂型的影响

治疗口腔黏膜的药物剂型有膜剂,膏剂、含片、漱剂、喷雾、滴丸等,不同的药物剂型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的变化过程相异[3]。不同药物的黏附性、释放度、渗透度以及对机体的刺激性,毒性,副作用都大不相同【4】。而这些因素都广泛的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

6、给药途径

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给药方式有局部口腔黏膜给药,黏膜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给药等。对于某些患有轻症的口腔病人,经常使用的是简单易行,副作用较少的局部口腔黏膜给药,这种情况下可以避免口服给药带来的肝脏的“首过效应”。若是重症病人,尤其是一些口疮严重,反复复发的糜烂性疮和严重溃疡性损害的患者时,可以采用在口腔局部病损处进行黏膜下封闭注射。

五、总结

口腔黏膜是我们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屏障保护,感觉,分泌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口腔粘膜疾病作为一类常见的、高发的疾病,存在与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甚至有些疾病会癌变倾向,严重威胁到我们健康的生活。【5】

药物治疗是治疗此疾病的关键,我们需要设计更贴切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要致力于研究新药,要思索如何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同时要不断发展口腔黏膜疾病的靶向药物研究。现阶段情况下,口腔专用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明显少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药物开发,这对口腔临床治疗是一种限制,更是一种挑战。希望能在各方的努力下,有效的提升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现状。

六、参考文献:

【1】王治国,贡联兵.口腔牙周及黏膜病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A]人民军医2014.12.1(57-12)

【2】王启惠.大学生口腔粘膜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其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

【3】曾苏.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靳梦,亚董玲.国内外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实验方法比较[J]北京中医药大学,100102

【5】周红梅,周刚等.口腔黏膜病药物治疗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