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心理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肖彩霞

肖彩霞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获得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加了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恶化,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易复发,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及自主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由于疾病的因素,该类患者一般治疗依从性较差,如不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则难以和患者进行沟通,达不到有效治疗的目的。笔者对收治的患者在配合完成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护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给予常规护理的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而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9~65岁,平均(28.64±10.26)岁,广泛性焦虑症患者36例,24例为急性焦虑症患者。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为(29.82±9.86)岁,39例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21例为急性焦虑症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中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精神障碍且有自杀倾向、多脏器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随机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护理人员对每一位入院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发病诱因、焦虑状况及程度,并进行详细记录;(2)环境护理:将患者安排于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干扰,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尤其是严重焦虑患者,恐惧症状发作时,必要时安排专人陪护。因该类患者一般无自信,对外界较敏感,所以在护理的时候,应用言语行为对患者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能够获得一定的自信,可以乐观积极的接受治疗和生活[3];(3)加强医患沟通:以真诚、友善、温和的态度对待病人,建立良好关系,增加其安全感、温暖感和信赖感。与病人讨论处理焦虑的方式,予简洁明确的指导。耐心倾听病人的抱怨、挫折感、罪恶等,让患者有适量的情绪宣泄,并予以同情和理解,支持性语言帮助其度过危机,让患者有效的适应和面对困难,以防不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必要时遵医嘱给抗焦虑药物控制焦虑症状;(4)心理护理首先做好心理咨询与支持性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特点,培养其在实践中增强适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增强应激能力,降低恐惧的程度。逐渐缓解和消除病人抑郁心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应关心、尊重、同情、理解患者,不加限制、批评、指责,以减少心理负担;(5)教会患者掌握应对焦虑的方法,有意识地回避或隔离困扰;进行自我肯定及接纳别人,进而自我掌控情绪;培养正确的生活理念,鼓励参加工娱疗活动和各项体育、劳动锻炼,分散注意力;以肌肉松弛法、运动、听音乐等,减轻身体的不适症状。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现实环境;(6)由于焦虑症的病人情绪低落时常有自责自罪和轻生的念头,应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对病人加强监护;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让家人多关心、陪伴患者,协助医护人员的看护工作,使其得到亲人的关怀,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依从性评价:完全依从:患者完全配合整个治疗过程,且心态积极;部分依从:患者勉强接受治疗过程,积极性不足;不依从:患者不满意治疗方案,不能够进行配合或者中断治疗过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依从率统计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1。

3讨论

焦虑症在临床比较常见,患者发病时因为紧张情绪长期无法获得宣泄,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治疗难度大,尤其是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治疗工作中,护士需要帮助患者保持放松状态,消除焦虑症状,以提高治疗效果,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获得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加了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炜,张迎黎,张红梅.固定剂量阿戈美拉汀短期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34(7):544-547.

[2]陈轲扬,黄汉津,王小同.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1):39-43.

[3]李艺华,张新凤,马休玉,等心理护理结合放松训练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田临床护理杂志,2014,3(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