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

苏欣

苏欣(吉林市医院132000)

【摘要】目的总结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经验,为护理同仁提供借鉴。方法对37例颅底骨折病人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症状护理。结果37例病人经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颅底骨折病人通过采取严谨、细致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症状,促进康复,避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颅底骨折预防护理出院指导

颅底由前至后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颅底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常见症状为: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眼睑球结膜下瘀血斑、神经损伤等,且骨折后颅内与外界相通,较易发生逆行性感染[1]。颅底骨折后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但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6年1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颅底骨折病人37人,男25例,女12例,年龄8—72岁。症状为脑脊液耳、鼻漏21例,熊猫眼征9例,神经系统损伤及伴颅内出血者7例。治疗上除3例颅内出血较多行手术治疗外,余均给予保守治疗。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颅底骨折疾病的特点及症状,消除病人对出现耳、鼻液漏的紧张与恐惧;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理解和配合,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耐心解释工作,介绍颅底骨折治疗方法,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2饮食指导

协助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给予少量多餐,忌食烟酒、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不宜进食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由于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子压入或吸入颅内,引起颅内积气、感染及颅内压增加[2]。

2.3病情观察与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脑损伤和颅内感染症状,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注意有无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上往往警惕高颅压的症状和体征,对于低颅压的重视不够,当大量的脑脊液外漏时,可导致低颅压,病人表现为意识淡漠、头痛、头昏、视力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一旦出现低颅压症状,应取平卧位,减少脑脊液流失,同时静脉补液[3]。严密观察气道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因为颅底骨折病人并发出血时易在口咽部形成血凝块堵塞咽喉部或吸入气管支气管引起窒息,且要注意病人有无突眼症、颅内杂音、球结膜水肿等迟发性出血的症状;由于颅底骨折可引起视神经、面神经、听神经损伤,应早期发现、早处理,争取挽救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4常规护理

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咳嗽等诱因;保持病室安静,尽量减少探视,降低报警音量,减少监护设备干扰,病床之间用布帘分隔遮挡,减轻相互间影响,治疗护理尽可能集中进行,做到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反复干扰患者;室温保持在22℃,湿度60%。病房内限制陪患探视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延长血压的监测时间,保证患者的睡眠时间,并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降低脑代谢减少需氧量;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分钟;有脑脊液外漏时,要维持特定的体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处,有助于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4];前颅窝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给予半卧位,昏迷者抬高床头30度;中、后颅窝骨折者卧于患侧,维持特定的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日。

2.5颅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颅底骨折后颅内与外界相通,加之自身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颅内感染。护理上严格无菌观念,减少污染,气管插管、耳道鼻腔护理时必须遵从严格的无菌观念,所用物品定时清洁、消毒,病室空气每日要进行消毒,尽量减少污染机会;彻底清除鼻腔及咽部分泌物,并进行鼻腔及外耳道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早期使用广谱强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充分地通畅脑脊液引流情况:保持耳道或鼻腔低位,以利于充分引流,彻底清除耳道鼻腔分泌物,保证引流通畅,切不可填堵[4];避免过度使用脱水剂,防止颅内压过低。

2.6脑脊液耳漏、鼻漏的护理

观察脑脊液耳漏、鼻漏液的性质、量和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清水样透亮液体,在颅底骨折早期,血性脑脊液易与耳鼻道损伤出血相混淆,应仔细鉴别;出现脑脊液耳、鼻漏时应仔细清洗鼻前庭血迹及漏出液,用生理盐水擦洗,及时彻底地清除鼻腔或外耳道内的血迹、结痂及污垢,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消毒局部,每日1~2次,用无菌干棉球松松置入耳、鼻孔处,以吸附脑脊液,棉球饱和后,应及时更换,且不可填塞冲洗鼻腔,不滴用药物,防止液体逆流感染。脑脊液耳、鼻漏时头部偏向患侧以防脑脊液逆流,头高位一般持续至脑脊液鼻漏停止后3~4天;避免受凉、感冒、打喷嚏,避免用力咳嗽、咳痰以防颅内压增高[5];指导清醒患者及时咳痰,咳嗽无力者可将痰咽下,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吸痰;吸痰时禁止经鼻吸痰,预防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及时有效地降颅压,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减轻脑组织对漏口的压力;注意病人有无低颅压症状出现,如: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尿量过多等,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出院指导

由于颅骨的愈合多属纤维性愈合,小儿约需1年,成人则需25年才可望达到骨性愈合,因此告知病人出院后不要挖耳、抠鼻,也不要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或打喷嚏,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压入或吸入颅内,导致气颅或颅内感染[6];多进食芹菜、豆制品、芝麻、香蕉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并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日不少于8小时;注意劳逸结合,可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以不感到头痛、头晕为宜;并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再一次受到外力的碰撞;如有剧烈头痛、眩晕、呕血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擅自减量;按医嘱进行门诊复查以确保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83-839.

[2]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36—1261.

[3]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87-735.

[4]段杰,王庆珍,金颖.神经外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8-403.

[5]任选梅.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耳漏的观察与护理.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2000,8:720.

[6]滕良珠,孙为群.颅脑损伤诊疗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