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 2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陈杰蒋锋

陈杰蒋锋

陕西榆林榆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陕西榆林

【摘要】在我国的铁路、公路、市政等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浅埋偏压隧道,特别是在隧道进出口处,隧道围岩多为Ⅳ级以上软弱围岩,力学性质复杂,而且受偏压影响,地应力分布不均,使得在隧道进洞施工中很难实现,施工中需结合新奥法原理和工程地质条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选择合适时机进洞,确保安全。本文以某工程为例,探讨了其安全进洞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浅埋偏压;进洞;支护

一、工程概况

某隧道是一座双连拱隧道,隧道长330米,开挖断面宽度12m,高8.60m,设计时速80km/h,隧道位于直线上,单向纵坡2.5%,Ⅳ级围岩280m,Ⅲ级围岩50米。此隧道所在段山体左侧为挖方路基,右侧局部山体基岩裸露,对隧道偏压较严重,地理地势极其复杂。

二、浅埋偏压隧道的特点

浅埋隧道与深埋隧道相比,主要是难以形成承载拱,浅埋隧道多数有地形偏压、表层软弱堆积物、风化带、软弱围岩等对隧道开挖有很大影响的特殊地形、地质问题。在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完成后会出现拱顶下沉急剧增大、隧道净空收缩、地表开裂等情况,有时也会出现掌子面失稳。

三、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技术

根据该隧道地质地形情况及浅埋偏压隧道特点,在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为了保证安全及工程质量,节约投资、加快进度和保证运营期间的安全,必须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合理的支护形式进洞。

该隧道进口采用“夯填土石进行地表换填、浆砌片石地表加固、边仰坡锚喷防护、超前支护”等方法对洞口地段进行加固。

(一)地表处理

1、地表换填

隧道进口段中线左右各30m地表覆盖层均为厚度为0.5~1.0m的粉质粘土,采用挖掘机将地表浮土清除1.2m,用压路机压实。回填土石方材料选用夯填土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cm。

2、重新配载

配载材料选用夯填土石,与隧道进口IV围岩类似,配载选用碎石土总厚度为2.4m,分8层填充,每层厚度30cm,每层填充完成后先用推土机推平,然后用压路机进行压实。

3、地表加固

该地段地表加固选用M10浆砌片石进行加固,厚度50cm,片石厚度均匀,选用坚硬,无风化、无裂纹片石。

(二)边仰坡防护

1、边仰坡开挖

隧道进口视现场围岩实际情况采用机械开挖或爆破开挖。开挖线外10m设截水天沟,截水天沟采用M15浆砌片石水沟。按设计对暗洞口位置进行测量复核、边仰坡测量放线,做好临时排水系统,然后采用挖掘机沿测量组指定开挖线开挖,开挖时采用分层开挖,每层2m,配备专人密切注意观测原状土的动态,一旦出现滑塌趋势,立即停止开挖对边坡进行组织防护,同时挖机刷坡时,必须边挖边拍实确保开挖施工安全。

2、边坡防护

进口临时边仰坡坡面加固采用锚喷挂网支护,锚杆长采用φ22螺纹钢制作,长3m,间距1.2m×1.2m,梅花状布置;φ8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5cm×25cm;防护至上而下,随开挖分层及时施作,喷射砼施工前清除表面浮土、松石,并将较大裂缝、凹坑嵌补牢实、平整,喷砼分两次进行。初喷3~5cm用于及早封闭围岩,填平岩面,在布设锚杆、钢筋网后进行复喷,达到设计厚度15cm要求。

(三)超前支护

1、超前小导管支护

超前小导管注浆多用在软弱围岩及断层破碎带、自稳性能差的含水量较小的地段,其基本原理是在工作面周边按一定角度将小导管打(钻、压)入地层中,借助注浆泵的压力,使浆液通过小导管渗透、扩散到地层孔隙或裂隙中,以改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这样既可止水又可在工作面周围形成一个具有较好抗压、弯性能的承载壳,同时管体又可起到超前锚杆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土体的自稳时间、提高开挖面地层自稳能力、限制地层松弛变形的目的。

2、支护方案

沿隧道开挖轮廓密排打入长6m的φ42小导管,环向间距10cm。小导管每2m设置一环,每环搭接长度3.9m,导管打设完毕后,为减少孔内坍塌影响注浆效果,应及时进行注浆施工。注浆顺序由下到上,从最下面的小导管开始按顺序向拱顶逐根注浆。当注浆压力逐步升高到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0min以上时即可结束该孔注浆,形成一层空间超前支护棚拱。

(四)开挖

考虑处于偏压、浅埋及软弱围岩段,采用CRD法施工,CRD工法适用于掌子面不太稳定,埋深较浅及围岩较差,对变形和沉降有较高要求的工程中。即在隧道断面中部设置中隔墙,将断面分块,达到降低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的效果,分部开挖,分块成环,化大为小,步步封闭,环环相扣,形成全断面初期支护封闭结构。

①左侧上部开挖

在超前支护保护下,采用拱部弧形掏槽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开挖时切忌大面积开挖,而应沿开挖线掏槽,塞入钢支撑,喷射混凝土,完成初期支护后再开挖核心。开挖进尺保持不超过1榀拱架间距。每开挖一个循环,立即素喷5cm厚C25早强混凝土,封闭开挖面。初期支护完成后施做φ89锁脚锚管,每侧拱脚设2根锁脚锚管,长度不小于6m。掌子面进尺3m左右后开始消除核心土,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必要时施做临时支撑。

②左侧下部开挖

下部开挖应两侧交错进行,避免上部钢拱架同时悬空。同时,在上下级台阶的接头部位,每两环钢拱架之间增加I25a槽钢,作为纵向托梁,以增加型钢拱架的受力面积,增强其受力的整体性。开挖进尺保持不超过1榀拱架间距。每开挖一个循环,立即素喷5cm厚C25早强混凝土,封闭开挖面。初期支护完成后施做锁脚锚管。

③右侧上、下部开挖

右侧上部掌子面距左侧掌子面距离以10~15m为宜。除核心土在中隔壁一侧不进行开挖外,其余工序与另一侧相同。

④仰拱施工

右侧下部边墙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根据初支变形情况,逐步拆除临时支护,及时左右错位跳挖仰拱,每次循环进尺2榀钢拱架间距。拱架安装好后应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覆盖,使初期支护尽早闭合成环,形成稳定的支护体系。同时,对基底地层随挖随加固,防止由于基底地基承载力不足,引发整体沉降。

(五)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采用了常规的锚喷支护,即采用I16型钢钢架,间距50cm,用Ф22钢筋环向联接,钢筋间距1m;锚杆采用Ф22钢筋,长350cm,间距80cm,呈梅花型布置;钢筋网采用Φ8钢筋,间距20*20cm;喷射24cm厚C25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因局部围岩变形,将围岩特软弱地段靠山体一侧的锚杆改为导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导管长450cm,注浆压力0.5~0.8Mpa,增强了支护效果。

(六)增加临时支护措施

为控制变形、防止塌方,现场采取了增加临时套拱、在边侧增加斜撑等多种

临时支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语:总之,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运用或处理不当,经常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坍方。所以,我们要加紧研究隧道施工技术,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减少人员、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赵玉光,张焕新,林志远,肖林萍,申玉生,万友明,寥晓权.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S2)

[2]申玉生,赵玉光,张焕新,郭维,林志远,万友明,张红旗,李植.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S2)

[3]蒯行成,潘兴,杨海朋.施工顺序对双联拱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J].中南公路工程.2006(06)

[4]孙钧,潘晓明.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非线性流变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