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新通扬运河确权登记经验及对本区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江都区新通扬运河确权登记经验及对本区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的意义

武洋

扬州市江都区土地测绘队江苏扬州2252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都区新通扬运河确权登记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为本地区开展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通扬运河;确权登记;意义;江都区

1、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开展河湖等自然生态空间的统一确权登记,江苏省政府部署开展全省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以下简称“河湖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对河湖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决定组织开展本区的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

2、扬州市江都区河湖和水利工程的现状

2.1江都区位于长江下游平原,水系发达,水源条件优越,在江都区境内,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的共有15条河道,累计长345.6km,包括:流域性河道6条,依次为长江、淮河入江水道、里运河、泰州引江河、新通扬运河、三阳河,境内总长130.3km;区域性骨干河道1条,为卤汀河,境内总长9.8km;重要跨县河道5条,分别为小涵河-小泾河、盐邵河、斜丰港、龙耳河、通扬运河,境内总长138.5km;重要县域河道3条,分别为野田河、白塔河、红旗河,累计长67.0km。1个省管湖泊,为邵伯湖,另有20个由江都区水务局设立的水管单位直接管理的主要闸站工程。

2.2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土地权属复杂,普遍存在与水争地,与河争道,乱占乱建等违法现象,进行划界确权时,纠纷较多,容易激化矛盾。特别是部分土地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之前一直由沿岸老百姓耕种,甚至在其上存有居住性建筑物。另外,个别地段甚至被违法占有,用于工商业,业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阻力。

3、新通扬运河确权登记工作率先启动

按照“依法依规、先急后缓、尊重历史、分级负责、分批推进”的要求,有序推进划界工作开展。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界线和权属清晰的,可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并将成果应用在水利、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的规划和日常管理中,为建立范围明确,责任落实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责任体系打好基础。为此,我区将新通扬运河作为本次河湖划界工作的试点,率先启动确权登记工作。

3.1新通扬运河测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东经119°35′~119°39′,北纬32°26′~32°29′,北河堤西起江都区江苏诚德钢管集团东围墙,东至三阳河与新通扬运河交界处,南河堤237省道东侧,东至三阳河与新通扬运河交界处。全长约9公里,调查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

3.1.2急需解决的问题

(1)水利部门提供的权属范围纸质地形图,未标注坐标系,需做扫描、拼合、矢量化工作。

(2)因年代久远,70年代纸质图上标注的界线范围跟实地现状差异巨大。

(3)几十年来,沧海桑田,水利部门的地块范围内已有众多实际土地使用者,需全面调查各使用者的使用范围及权属状况,协商一致后方能形成明确的用地范围线。

3.3具体工作步骤

3.3.1纸质地形图的扫描、拼合

水利部门提供11幅70年代测定的1:2000纸质地形图。我们采用大幅面精密扫描仪扫描后,根据图廓4点用专业软件进行了初步的变形纠正,判断图纸上标有里程的运河中间的标线为图幅的中间线,在此基础上把中间线上标注的里程点视为格网点,进行二次纠偏。

(1)标准格网点设定。假定左边第一幅图左下角坐标(0,0),右下角坐标(1000,0),右上角坐标(1000,800),据此假定坐标系统,构建坐标格网

(2)量测图纸上4角点及中轴线上格网点实际坐标(见图1)

图1纠正点位量测图

(3)根据格网坐标+量测坐标,采用2次多项式变换法对扫描图像进行偏差逐点纠正计算,理论上与假定的坐标系统严密匹配。纠偏后按坐标格网拼接新通扬运河全线图

图2定向定位后宜陵船闸吻合情况

(4)经原图的仔细判读,对比2008年数字地形图,可见的参照物尚存4处,分别是小涵河闸、五里窑船闸、宜陵船闸、反修桥。经实地勘察和影像判读,这仅有的4处参照,五里窑船闸、宜陵船闸的闸口位置图上可读,使用RTK实地测定五里窑船闸、宜陵船闸两处地物的特征线,作为初步定位、定向的依据,并以此两处地物点做控制,对全图做了平移、旋转、尺度缩放操作,检查全图有代表性的位置,最终吻合情况良好,完全满足下一步工作的需要。(见图2)

3.3.2对用地范围线的矢量化及权属界线的确定和恢复

(1)根据重新具备了坐标系统的扫描图,我们对征地范围线进行了矢量化,并利用2008年数字地形图赋予了原图坐标系统,我们将用地范围图与最新的航飞影像图匹配制作成工作底图,便于实地调查。

(2)结合二次调查成果中的土地权属调查协议书和土地统计台帐数据、历年来已发证地块勘测定界资料,搜集完善相关权源材料,全面调查沿线占用河堤进行建设、种植的用地单位和个人的权属状况,理清与周边村组土地的权属界线,对发证范围内每一宗土地进行权属确认

(3)在数字图上提取界址点坐标并编号,实地采用测量仪器放出各界址桩位,由各方代表现场确认后打入木制界址桩,为下一步地籍调查确权登记工作做好准备。

3.3.3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1)在村组指导人的配合下,实地到每一块地块进行指界与权属确认。工作人员根据实地权属确认情况,现场测绘界址点坐标、绘制《宗地草图》,对存在争议的地块,配合沿线各镇做好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2)控制测量选用覆盖测区的D级GPS点7个,求取坐标转换参数,进一步提升RTK测量的精度。采用动态RTK方法直接施测图根点,施测时应独立观测两次,两次观测坐标较差中误差不超过±3cm,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图根点采用在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上打入10cm特制钢钉,农田及软质地面打入30cm木桩进行标设(中心点位打铁钉),并用红漆在标志周围涂圆圈,标注点号;图根点的编号采用”H”字开头,后加3位顺序编号的方法编号,如H001。

(3)采用RTK和J6级以上精度全站仪,在图根点上架设测站,测定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个别到达困难的点采用经鉴定的钢尺(或手持式激光测距仪)丈量距离,采用交会法、截距法等关系定位,间接获取所求界址点或地物点的坐标。界址点编号以镇为单位统一编制(与权属调查时编号一致)。

3.3.4图件的编辑

(1)内业采用CAD编图软件完成地籍图各要素的编辑处理工作,地籍图编辑以图幅为单元,采用50cm×50cm规格进行分幅,地籍图采用自由分幅,比例尺设定为1:2000,图名选择采用:新通+(一,二,三……)的方法命名,如:新通(一)。

(2)以地籍图为基础,编绘宗地图,考虑了以下要素:本宗地权利人名称、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位及其编号、界址线、界址边长;相邻宗地间界址分割线、邻宗地籍号、建筑物;所在图幅号、比例尺、指北针、绘图员、审核员和日期。

(3)本次调查总面积为5.96平方公里,设宗地39宗,生成宗地图39幅;地籍调查档案39份;地籍图21幅,埋设界址桩685根。

新通扬运河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控制网布网方案合理,精度优良;宗地设置正确合理;认定界址的法律手续完整、规范、有效;界址点的实地位置以及界址桩的埋设准确,精度优良;本次测绘成果、成图符合国家要求,还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三等奖。

4、新通扬运河确权登记对全区河湖和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起到的意义

新通扬运河确权登记项目的完成到底对全区河湖和工程管理范围划定这项工作有什么样的意义,本人概况为以下几点: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和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确权划界领导小组,确定总体目标和时间表,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对确权划界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安排不到位、领导不力、责任不清,质量差错较多,引发群众不满等行为进行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2)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水利工程确权划界重要意义的认识,为确权划界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社会、集体、个人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抓好技术骨干培训工作,落实专业的实施队伍,使他们明确工作的目的、任务、步骤和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工程的划界范围。

(3)收集相关资料,主要包括:规划红线图、其他权源资料(土地证书、征地批文等)土地使用证、勘测资料(地形图、地籍图、控制点、土地利用现状图)等,由于收集的这些资料年代久远,必须要通过技术处理把过去的图纸和批准范围矢量化成具备坐标系的工作底图,便于开展实地调查。

(4)按照“尊重历史、先易后难、分类确权”的原则逐步推进确权划界工作。本区内的20座水利工程闸站基本界线清晰,权属无争议,可以直接进行确权登记。15条河道土地权属无争议的确权登记,有争议的先划定管理范围线,再逐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5)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形成划界确权成果信息,水利、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做好数据共享和具体管理工作衔接。在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水利、国土和规划等部门建立省市区三级一体的互联互享的划界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5、结语

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新新通扬运河划界确权登记工作在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中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值得在本轮的全区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中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亚平。深化水利改革加强依法管水全力推进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M].江苏:江苏水利,2015.

[2]陈延亮.水利工程的土地确权划界[M].天津:海河水利,1994.

[3]孙建华.淮委沂沭泗局水利工程确权划界经验与体会[M].安徽:治淮,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