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类微课“脚手架”助力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利用多种类微课“脚手架”助力高效课堂

苏晓

苏晓(广西梧州市新铺小学广西梧州5430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6-229-01

微课教学法已经实验好几个年头了,自以为对微课的设计及应用有所掌握,而假期拜读了金陵老师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一书后,才为自己对微课教学理解的片面感到汗颜。书中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什么是微课、微课教学法及其模型、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怎样开发创作微课。微课是教师开发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媒体资源,是高效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设计多种类微课“脚手架”,才能助力我们的高效课堂。我觉得可以从课程精讲、实验探究、操作示范、虚拟面批和游戏学习五大门类开发创作。

脚手架之一:课程精讲类

此类微课是以学科知识讲授或习题讲解为特点的微型教学视频。其特点是把相关知识用精练的语言讲授,要求思维逻辑严谨,没有语言上的瑕疵和技术上的不流畅。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关于体积单位的认识,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出示一根绳和一张长方形纸,动态显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时要用面积单位,由此引出“测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接着动态显示一条1厘米的线段演变成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再演变成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同时,讲述“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以此类推,分别动态显示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单位,并配以文字说明“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把这样的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线、面、体的直观变化过程,还能听到精练的语言讲解,其自主学习效果要比看书预习更高效。

习题讲解是课程精讲类微课的一种特殊形式。关键是讲清题意,讲清解题思路(方法),讲清解题过程,给出新的思考与类似习题。例如,教学《植树问题》时,微课视频中出示习题“为了美化校园,同学们在校园里一条5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首先提醒学生要做的题是“两端都要栽”。然后,利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将例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段图,画三个点出现两条线段,画四个点出现三条线段……引领学生观察得出“画的点数总比得到的线段数多一”的规律。接下来,再用小路替换线段,小树代替线段上的点,再观察发现其间的规律:种树的棵数总比树的间隔数多一。最后,再出示一些有关植树的问题,对比辨析属于哪一类植树问题,归纳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微课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厘清了解题思路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自主学习更高效。

脚手架之二:实验探究类

此类微课一般以录像的方式记录教师所做的实验操作,并辅以观察记录表格、实验报告等。教师在实践中使用较多的是用手机拍摄。有的实验探究类微课也可以用动画方式录制。例如,教学《体积的含义》时,可以创作这样的微课:出示饮料箱图片,提出问题:什么是体积?然后出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图片,引发思考:故事中蕴涵着什么道理?接着详细介绍两个实验:一是把石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二是拿两个同样的杯子,一个杯子中装满细沙,一个空杯。将木块放入空杯中,然后将另一个杯子的细沙倒入放木块的杯中。引领学生做实验的同时,思考:“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如果换成大小不同的石块,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原来装过的沙装不下了?”这样的实验操作为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像,逐步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建构了体积概念的建模过程。

脚手架之三:操作示范类

此类微课以录像为主,记录教师示范、讲解与操作过程。如数学教学中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传统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但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这样设计的微课更直观高效,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脚手架之四:虚拟面批类

此类微课是教师将学生练习本、试卷上出现的典型错误搜集起来,制作成为模拟面批讲解的教学视频。制作虚拟面批类微课,需要用学生练习本或试卷的原稿,这样可以产生现场真实感。教师在录制时应边讲解边圈点,做到视听同步。讲解时应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同类问题,并给出类似习题供学生思考。

脚手架之五:游戏学习类

此类微课是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兴趣盎然的游戏内化知识,并从中收获学习成就感而开发的教学视频。开发游戏学习类微课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游戏内化的进阶性,二是每完成一个阶段的游戏学习就给予好玩的奖励,以此保证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成就感,很好地内化学习内容。

总之,微课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成学习目标的配套资源中最有利的资源。老师可以因课而异、因题而异,设计适合课时教学目标的微课与任务单相配套,可以使学生通过任务单而纲举目张、目标明确,通过微课能排除疑难,把“埋头拉车”拉到正道上,从而显效提升自主学习质量。因此,处于学生自主学习“后台”的教师们,只有精心设计、精心开发多种类微课,才能换来“前台”学生的有效自主学习,通过多种类微课“脚手架”来助力我们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