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口服补液盐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0
/ 2

低渗口服补液盐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贾雯雯

(沭阳县南关医院江苏沭阳223600)

【摘要】目的:对低渗口服补液盐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儿给予低渗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s)治疗,33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s)联合锌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病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渗口服补液盐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能缩短患儿的病程,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低渗口服补液盐;腹泻;锌制剂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093-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1岁~5岁,平均(2.05±0.27)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2岁~6岁,平均(2.54±0.48)岁。把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均合理饮食,给予常规保护肠道黏膜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低渗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s)纠正脱水,每袋5.125g溶入250ml温开水中,每次服用量为50ml/kg嘱患儿4小时内服用完可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调整剂量。观察组患儿给予低渗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s)加锌制剂(硫酸锌口服液)的治疗,硫酸锌的服用剂量按照患儿的体重来算:体重(kg)×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1ml/kg)=患儿每日用量,分两到三次同低渗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s)一起服用。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均需半个月(15天)的治疗,对比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的大便改善情况及腹泻的病程,分为一般有效,非常有效与无效。一般有效:患儿经治疗后腹泻等症状有所减轻,精神状态有所恢复;非常有效:患儿腹泻等、呕吐、发热等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无效: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精神状态未恢复。疗效总有效率=(一般有效+非常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腹泻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腹泻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患儿短,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原因是小儿小肠上皮细胞感染了轮状病毒[1],而造成了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轮状病毒一般好发于夏季、秋季、与冬季起病急,疾病的潜伏期为两到三天,在潜伏期间患儿不会有过于显著的症状表现,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其显著临床表现为渗透性腹泻且腹泻量比较多但是没有粘液与脓血等现象持续7天,多数患儿还会伴有发热等情况体温维持在38℃左右持续3天,一半的患者早期可出先呼吸道症状同时还会伴有恶心、腹胀、呕吐等症状持续2到3天,严重时可伴脱水甚至休克等症状[2]。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大多会频繁发作且具有限制性,主要治疗手段是进行血液及粪便的检查,极为严重或病情复杂的患儿还需行电子显微镜检测及病毒特异性抗原的的检测[3]。

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治疗方案就是通过抗病毒与止泻药物的治疗,用低渗口服补液盐降低渗透压能防止发生渗透性腹泻,降低患儿腹泻的次数及大便的量,从而起到纠正脱水的疗效。葡萄糖酸锌是锌制剂,其作用原理是能够让血液和组织中的锌铜等矿物元素重新分布而起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联合用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主要是为了有效的补充患儿因腹泻所丢失的锌,从而改善患儿肠道内局部结构及小肠黏膜的免疫功能[4]。调节肠道免疫系统,修复肠道黏膜及肠道上皮细胞,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了抗生素使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的缩短患儿呕吐、发热、腹泻等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低渗口服补液盐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能够有效的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了使用抗生素的风险,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江米足,龚四堂.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历史沿革与发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4):248-251.

[2]俞蕙,方峰,朱启镕,etal.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发展史[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2):87-89.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诊断治疗推荐方案[J].现代实用医学,2004,16(4):249-250.

[4]《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健康?法律专题讨论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59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