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青年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症心理疏导

/ 2

军校青年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症心理疏导

黄远哲1郭亮2

1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五队天津300000;2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门诊部天津300000

1每年都有一大批的地方青年通过高考考入军校学习。由于青年学员的心理健康不仅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更是影响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关心、解决青年学员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目前军校心理服务关注的焦点。

11青年学员常见心理问题

1目前,军校青年学员均为“90后”,与之前的几代人比,受教育程度更高,视野更开阔,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个体差异更大,军校青年学员的心理呈现出多元性、矛盾化与个性化并存的特点。

11.1多元化一是表现为对外部事物的态度包容。在多元化的趋势下,青年学员的心理呈现包容的特点,即使不认同的观点,也不会从心理对其排斥,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点层出不穷,与传统观念相悖的行为、现象不断涌现,但青年学员对这些态度大多很宽容。以性观念为例,现在地方大学里男女同居现象已完全公开化,并为大家所接受;二是追寻新鲜潮流,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青年学员深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泛,知识更新速度更快,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但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安于现状。

11.2矛盾化一是表现为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青年学员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朋友、同学和学员队领导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同时由于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由于娇生惯养,与人分享的能力、合用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军校里和同学也会存在矛盾,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同学、领导交流,感觉孤独,对父母存在很强的情感依赖,但又不愿意和父母做深入交流,时刻存在矛盾心理。二是自负与自卑心理并存。相比从基层部队经推荐、考核进入军校学习的士兵学员,青年学员高中期间学习成绩较好,高考成绩也大多远超当地“一本线”,因此也使得部分青年学员产生“高人一等”的自负心理,往往不自觉的以己为中心,造成班级内部关系紧张,影响集体团结。另一方面,青年学员不能更快地适应紧张的军校生活,学员队普遍存在由士兵学员担任骨干,管理班级日常工作的情况,部分青年学员因此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不能融入集体;三是理想与现实存在落差,导致学业倦怠。军校尤其是指挥类院校,学员们需要学习大量的军事管理、军事指挥知识,所学专业并非自身兴趣所在,也不同于地方热门专业,因而缺乏个人规划与学习动力。

1.3个性化一是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关爱中长大,加之现在人们普遍有沟通减少,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人的直接接触和磨合经历。但他们从五湖四海聚到一个班级、一个宿舍时难免产生一系列的摩擦。而这些摩擦很有可能给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缺乏自信心,在社交场合十分拘谨,不懂宽容,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既渴望交朋友,却不会主动或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如何经营友谊。二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目前这一代青年学员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比以前好,孩子受到整个家庭的完全照顾和爱护,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做,整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他们可以任意发脾气,家长无条件的接受。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难以接受。

2创新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作为今后基层部队管理、作战的重要力量,青年学员的心理素质能否适应“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关系到基层部队的建设发展与军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思想认识,重视提升军校青年学员的心理素质,要在他们在校学习阶段,就大力运用心理学知识、技术和手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学员心理进行调节、培养和训练,帮助其制定符合军校实际的发展规划,提升其竞争、交际、创新的能力,使其在军校日常训练、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1拉近心理距离,走进学员心中。军校要重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和心理咨询骨干队伍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和条件,用热情周到的工作态度,真诚、积极地接待前来接受心理疏导的青年学员,降低抵触与反抗心理,帮助宣泄内心压力、释放消极情绪,从而摸清真实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

2.2紧抓关键问题,开展疏导工作。引起青年学员心理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实际疏导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抓住关键,有所侧重。心理疏导的重点应该首先放在帮助青年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其次要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错误的自我认知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三是要重视心理训练,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耐挫力,保证其今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下仍能正常执行军事任务。心理训练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拓展训练,也可以与日常军训相结合,提升青年学员心理承受力。

2.3重视军校特点,用活疏导手段。在进行心理疏导时应该主动将心理学理论与军校实际相结合,增强理论与疏导方式的适用性,具体讲,可将心理疏导工作分为心理诱导模式与情感共鸣模式。心理诱导模式强调疏导手段直接针对青年学员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心理暗示法为主,注重联系学员自身特点,通过自我暗示与他人暗示相结合,灵活运用暗示方法。比如针对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个人,可以通过他人暗示,帮助其回忆人际关系良好的学员榜样,并结合自我暗示指导其在生活中进行模仿。情感共鸣模式则需要注重学员个体情绪,消除心理抵触,使外界环境与内在心理环境达到平衡协调。比如可以通过精神物质奖励等促进学员个体产生相应思想、愿望与行为的动力激励法;以相互信任、彼此尊重为心理基础,增强学员认同,引发积极情感的“心灵沟通法”;通过开展符合青年学员特点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员健康心理情绪的“活动转化法”。

2.4创建心理档案,警惕问题隐患。不少基层部队利用“心理档案”的形式记录、跟踪官兵心理发展,对于防范化解因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军事训练与部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军校对青年学员的心理疏导工作也可以借鉴此类方法,在新生入学时便利用心理测试软件与专业心理量表进行施测,对数据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密切关注其所筛选出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员个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可以方便信息查找、跟踪回访、增补测验及进一步诊断。

2.5及时总结经验,服务军校建设。心理疏导不仅是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且能够从实践出发,为军校建设等方面提供建议、积累经验。如青年学员的学业倦怠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军校在学员培训、专业设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青年学员担心军校学习与地方需要脱节的心理,院校培训应该转变思路,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同时强调培训与使用的紧密结合,提升青年学员的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