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公房管理模式及改革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自管公房管理模式及改革对策探讨

何洁

四川省眉山市房地产服务中心四川眉山620010

摘要:自管公房的管理工作由于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所以一直以来的管理效率都比较低,特别是自管公房在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行政、管理、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复杂程度也给自管公房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是对自管公房的特征进行了介绍,并且分析了当前自管公房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针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自管公房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自管公房;管理模式;改革对策

自管公房体系在我国的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自管公房的建设、管理以及维护方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国家为主,各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部门企业自筹资金为辅。在当前我国引入现代管理学进行管理的背景下,自管公房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融入了一些公共管理方面的内容,使我国的自管公房管理工作复杂性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自管公房的特征介绍

从我国的发展历史背景分析,我国的自管公房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全民所有制单位所有并自行管理的房屋以及集体所有制单位所有并自行管理的房屋。全民所有制资单位所有并自行管理的房屋是全民公有制公有房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形式是在解放后出现的,产权归各个事业单位所有,房屋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行建造的房屋,另一种是接受旧政府的房屋;集体单位自管公房是集体所有制中的公共房屋的一部分,产权归单位所有。自管公房具备四个特征,分别是:福利无偿性、实物工资性、保障居住性以及单位管理性。

(一)福利无偿性特征分析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当时所提供的居住用房是由单位无偿进行分配的,所实行的福利政策同自管公房相同,以福利政策性租金为主。

(二)实物工资性特征分析

实物工资性特征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低工资福利的背景下,企业或是事业单位通过国家划拨的土地或者是单位的空地来进行住房开发,所消耗的资金也是有单位自筹或者是运用单位全体职工所共有的单位资金。然后再将住宅以实物形式分配给相应的职工,这种方式的房屋资产具有着一定的工资的特点。

(三)保障居住性特征分析

自管公房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障单位职工的居住需求。自管公房虽的使用权虽然归职工所有,但是住房的产权却一直是单位所有。自管公房的居住对象必须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

(四)单位管理性特征分析

单位管理主要是由于房屋的产权一直归单位所有,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使用、维修养护以及租赁等方面需要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工作,随着当前我国的房改制度不断地落实,一些单位的自管公房通过销售,产权也从单位手中转向购买者手中。而这种房屋的管理方式则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则是由事业单位委托社会上的物业企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另一部分未进行产权交易住房则是由事业单位的房管机构或者是行政办等房屋负责部门进行管理。

二、我国自管公房管理中所存在着的不足之处

(一)国有企业自身的职能机构透明化程度比较低

现阶段我国的自管公房主要是归国有企业所有,但是自管公房管理机构的透明化程度比较低,导致了在开展自管公房管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阻碍,如:在进行制定法律以及执行法律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群众的利益,在公开相关的政策以及决策的依据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自管公房的管理,应该要做好公众告知的工作,确保公众能够参与自管公房管理的监督工作中。自管公房管理的意识普及程度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长久以来的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的影响,同时在进行自管公房管理的过程中,还会与一些公务人员个人的利益产生一定的冲突,所以要想真正的做好自管公房管理工作,还需要妥善的解决好一些公务人员的个人利益冲突。

当前我国自管公房的管理措施还不能够有效的落实,所谓的管理也只是流于表面,在进行自管公房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公房托管金或者是公房信息不够合理化、财务信息不能够及时的更新以及管理工作不够透明等问题,所以自管公房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缺乏公开的财务信息导致了群众不能够完全信任自管公房,并且在自管公房管理的过程中一些行政人员也借此机会从中获利。民众不信任自管公房,同时相关的行政人员只知道获取利益,相关的政策不能够有效的执行,这就导致了自管公房的管理工作陷入一个死循环中。

(二)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现阶段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改变,网络议政、问政已经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人们群众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从当前的背景下,自管公房管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就是管理模式,由于自管公房自身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所以相关的单位应该要结合互联网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大多数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模式上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两种,首先就是房改政策的原因。国家相关的政策文件,对于权利人以及责任人的主体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且在相应的制度上也不够完善,并且对于房屋管理以及维护的资金来源也没有相应的规定。其次就是当前大多数的单位的自管公房的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以往的管理体制也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情况,所以资管公房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权限划分不明确的问题。总体来说,现阶段下相关单位在进行自管公房管理的机制中还存在着权责不一、定位不准、资金不足、约束不强等问题,缺乏相应的内在约束工具。所以面对当前的现状,想要做好自管公房管理工作就需要相关的单位从多个方面着手。

三、自管公房管理模式改革对策

(一)拓宽管理资金来源

自管公房管理的资金首先就是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进行相应的自管房整治管理。其次自管房产权所归属的单位也应该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房屋管理。最后就是相关的产权购买人也应该要投入一些资金进行辅助管理。只有以真诚的态度进行自管公房管理,认真接受人们的监督,解决人们群众的疑问,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自管公房在人们群众中的形象。

(二)要做好单位产权人与管理人的身份分离工作

在进行自管公房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要强调管理人员不一定是自管公房的产权所有人,并且针对一些单纯进行管理的人员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一经发现假冒产权所有人应该要进行严格的查办。还有就是要做好与群众的互动工作,并且对相应的自管公房管理措施要进行及时的开放,提高透明化程度。

(三)做好管理费用的调整工作,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管理

可以将管理费从财政的暗补向着职工工资明补的方向调整,并且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首先,可以引入现代物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其次就可以将相应的管理工作进行外包,再次就是鼓励相关的居住人员进行自我管理,最后就是由单位进行管理。

四、小结

当前我国的自管公房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透明化程度比较低、全责划分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所以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加强对于各种问题的分析,明确当前我国的自管公房管理的现状,并且结合相应的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要拓宽相应的管理资金的来源,做好管理模式的调整,适当分离单位房屋产权人以及管理人的身份,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对于自管公房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章佳麟.自管公房管理模式与改革对策探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9(04):193-194.

[2]张颖霞.自管公房面临的问题及保值增值研究[J].居舍,2018(14):169.

[3]贾广葆.自管公房管理模式与改革对策探析[J].城乡建设,2016(0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