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的体会

梁海梅

(张家港市澳洋医院肾内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目的:浅析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超声引导下采用侧槽切割式自动活检枪,我院自2008年至2015上半年活检142例,其中男性73人,女性69人,年龄最小17岁,最大82岁,穿刺病理结果IgA肾病54例,膜性肾病22例,狼疮肾炎6例,乙肝病毒相关肾炎2例,梅毒性肾炎1例,间质性肾炎2例,肾淀粉样变1例,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1例,薄基底膜肾病1例,糖尿病肾病35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17例。结论:仅有一例失败,未穿到肾小球,一周后行第二次穿刺成功,余均一次活检成功。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组织活检具有安全、准确、取材满意、并发症少且痛苦轻等特点,对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超声引导;肾穿刺活检;体会。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070-02

肾组织穿刺活检术是诊断肾脏疾病的一种介入性诊断技术,在确定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以其实时显示、引导准确、操作简便、靶器官损伤小、费用低廉,无x线辐射等优点,已成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08年至2015上半年肾活检142例,其中男性73人,女性69人,年龄最小17岁,最大82岁肾病54例,IgA肾病54例,膜性肾病22例,狼疮肾炎6例,乙肝病毒相关肾炎2例,梅毒性肾炎1例,间质性肾炎2例,肾淀粉样变1例,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1例,薄基底膜肾病1例,糖尿病肾病35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17例。

1.2仪器

超声定位设备为日本东芝SSA—550A超声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5.0MHz,配有穿刺导向专用附加装置;穿刺枪为美国BARD公司的Biopsy可调式自动活检枪,16G侧槽切割式活检针。

1.3操作方法

①受术者排空膀胱后俯卧于穿刺床上,身体长轴保持平直,双手前伸,头偏向一侧,视需要可在受术者腹部垫硬枕,使肾脏向背部固定。②扫查双侧肾脏,并测量肾脏大小及皮质厚度,选择靶器官。③嘱受术者深呼吸后屏气,以观测肾下极活动度。④采用“十”字定位法确定穿刺部位及穿刺点后进行标记。⑤常规消毒、铺巾、局麻。⑥用无菌套包裹探头,固定穿刺架后,再次确认穿刺点,调整探头,选择最佳穿刺角度,使穿刺目标显示在引导线上。⑦从超声探头穿刺引导器的针孔插入穿刺针,密切观察进针情况,适时调整进针方向及深度。受术者屏气后,置于肾包膜处的穿刺针向下轻压,在看到肾包膜呈轻微凹陷状时,迅速击发、取材,完成操作。受术者常规穿刺2针,若所取组织条不满意,可3次进针,一般进针不超过4次。⑧穿刺活检术后局部压迫止血,敷料包扎伤口,敷以纱布,胶布固定,超声复查有无包膜下血肿及肾周积血等。⑨保持肾活检时的体位并立即用平车推回病房,回到病房后绝对制动平卧六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和主诉,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在绝对平卧的六小时内,至少测量三次血压脉搏病记录好。肾穿刺后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回到病房后连续三次检查尿常规,观察尿的颜色及红细胞的变化。六小时后,如果患者没有并发症出现,可在床上活动四肢及侧身平卧,但活动要轻柔。如患者无并发症出现,可于穿刺后24小时后下地活动,但应嘱咐患者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

1.4判断标准

肾活检取材成功是指获得足够的肾组织供病理检查,即取材长约15mm~20mm,肉眼观察所取组织条是否见细小肾小球颗粒样物质;光镜下肾小球数5个以上。肾小球数目>10个为取材良好,肾小球数目>5个为成功,肾小球数目<5个为取材不良,无肾组织为取材失败。

2.结果

142例患者超声引导肾组织穿刺活检均成功取材,标本长度最长约17mm,最短约7mm;光镜下肾小球数目满足5~10个者5例,大于10个者137例,组织学诊断率100%。其中一次成功141例;第二次成功1例。

穿刺术后32例感觉到腰部隐痛,141例有镜下血尿,72h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3例出现肾周少量积液,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2例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对症治疗后24小时消失。约半数以上患者有小肾周血肿,经卧床休息后逐渐自行吸收。本组无感染、休克、肾破裂、肾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超声引导肾组织活检的意义

肾病种类繁多,发病原因各异,而其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致使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不进行肾组织活检,仅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推测其病理类型,治疗较盲目,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常常导致疗效不明显,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而经皮肾穿刺活检可获得组织标本,是肾脏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组超声引导穿刺的患者病理明确,治疗及时准确,显著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超声引导肾穿刺活检属于诊断性介入超声,是在实时超声影像的监视和引导下,针对体内病变肾组织,通过穿刺的方法获取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标本。与X线相比,超声显像具有实时显示、灵敏度高、引导准确、无X线损伤、无需造影剂、操作简便、靶器官损伤小、费用低廉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已普遍开展。

3.2超声引导肾组织活检的操作要点

完善的术前检查,精心的术中操作,密切的术后观察是肾穿刺活检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选择适宜的对象、理想的穿刺针、精确的定位、娴熟的操作、患者默契配合,是肾穿刺活检成功的五要素。要想取得满意的操作效果,务必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做好受术者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并训练受术者掌握呼吸技巧,取得受术者的积极配合;选取自动活检枪,可有效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操作难度,提高穿刺质量。二是精心的术中操作。要紧紧把握住准确定位和适时击发两个关键点,引导者、受术者、施术者三者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操作。超声定位是肾组织穿刺活检术成功的基础,引导者采用“十”字定位法确定探头范围及穿刺角度,选择穿刺点,在穿刺引导过程中做到进针至击发前能,击发取材后能清晰观察到进入靶器官的针道;受术者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平静呼吸,击发前深吸气后屏气,使靶器官处于固定状态,避免靶器官受呼吸的影响产生移位;施术者嘱受术者屏气后,置于肾包膜处的穿刺针向下轻压,使肾包膜呈轻微凹陷状时,把握时机,及时击发,迅速进针至靶目标内部,在瞬间内自动完成切割组织,快速拔出穿刺针,完成穿刺活检过程,做到稳、准、快。三是密切的术后观察。完成穿刺后要注意观察受术者的生命体征,重视受术者出现的不适症状,常规进行超声复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妥善处理。

3.3超声引导肾组织活检的并发症及预防

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超声引导肾组织活检具有一定的风险。由于穿刺针要依次通过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直至靶器官内,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由于肾实质内血供极其丰富,况且肾脏又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穿刺时产生一定的并发症在所难免。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尿及肾周血肿,经卧床休息、对症处理可自行好转。严重的肾周血肿、误穿其他脏器等严重并发症随着肾活检技术的进步已很少见。

【参考文献】

[1]陈大卫,温浩茂,韦晓曦.142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

[2]席春生,李亚妹,王谨涵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41-142.

[3]孙春娟,季秀珍,蒋晓娟等.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肾积水[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66-167.

[4]王海燕,赵明辉,张宏等.肾脏病理学检查[J].肾脏病临床概览,2010年1月第一版P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