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新时期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

梁浩蒋大力叶琳陈国军

梁浩蒋大力叶琳陈国军(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就业市场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毕业生尤其是医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寻原因及解决对策,提出做好医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为缓解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成为了学生及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正确分析新时期、新形势下导致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医学毕业生主动就业、满意就业、充分就业,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研究新时期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和基础。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随着我国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新的就业形势下,调整学校的教育观念、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强化目标能力培养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医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2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分析

2.1社会原因直接造成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

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新的困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国际形势复杂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精简分流,国企重组改造造成了大量从业人员的体制性失业,加上我国正处于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高峰和流动人口高峰等“多峰叠加”的人口高发期[1],面对很多难以预见的变化和风险。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80万,较去年增加了20万。一方面毕业生基数增大,另一方面社会需求整体稳定,加上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与日俱增,各地都相对提高了进人的标准,使医学毕业生面对的主要吸纳单位需求大大减弱。

2.2国家扶持和鼓励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有待加强

近年来,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难的现状,国家陆续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免费师范生”、“大学生村官”等利国利民的方针政策,引导医学本科毕业生选择基层合理就业,这部分缓解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但是,其中面向医学毕业生的并不多。

2.3现行的执业考试制度和医疗机构用人要求之间存在着体制矛盾

医学类毕业生须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执业资格考试,合格后再经注册方可执业。按照相关规定,医学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一年后才允许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没有执业资格者,就不能独立开展临床诊疗工作,很多单位考虑用人成本和用人风险而不愿轻易签约,这加大了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4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用人政策的制约

医学类毕业生的主要输出地是各级医疗事业单位,“逢进必考”的政策使各地对医学类毕业生的接收能力不均。目前,除部分中、省直单位外,市、县级的医疗事业单位没有用人自主权,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须通过地方人事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考试,导致与毕业生签约时间与学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不同步,这也是导致医学就业困难和困扰医学院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2.5供求关系导致人才观出现偏差

在目前就业市场“买方市场”根深蒂固,很多用人单位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对人才学历、资历、教育背景、从业经历等要求不断提高,滋生了“人才高消费”等社会怪现象,即使是一些普通的技术岗位也要优先录用高职称和高学历者,这种供需双方的结构性矛盾也造成了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2.6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不合理

据统计,医学类学生中65%以上来自乡镇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达到35%以上。“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比例较大,这部分家长和学生想通过上大学这条捷径来改变生活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对教育成本回报的过高要求使很多学生不愿意回到基层就业,而片面追求大城市、大单位、高工资、高福利,导致“有业不就”。

3解决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引导力度,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只有调整好就业期望值,积极面向基层就业,才能打开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要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就业形势,帮助学生转变观念、稳定心态、坚定信心,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单位、艰苦行业就业,努力开拓毕业生就业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价值观,营造浓厚的面向基层就业、扶持自主创业的校园就业文化氛围。同时,要努力做好就业困难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帮扶工作,坚持就业指导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举,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乐观面对未来,积极主动就业。

3.2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大力推进就业指导工作

要根据医学的专业特点,继续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就业指导部门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有事业心的标准充实专职队伍,努力做好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研讨与交流。安排好社会考察、调研、走访;定期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咨询、企业推介、职业培训等多种服务。

3.3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实习与就业联动”

实习实训基地是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医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单位都在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完成对毕业生的考核和筛选。学校要建立一批高质量的就业基地,就必须建立一批高质量的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且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有目的地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参加实习实训,提高毕业生与实习实训基地的签约率,实现“实习与就业联动”。

3.4以“新医改”为契机,国家应制定鼓励医学毕业生面层基层就业的政策

随着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广泛深入,国家有关部门可借鉴“免费师范生”、“预征入伍”等相关政策,出台针对医学毕业生的优惠政策,鼓励医学毕业生去基层、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在政策上、经济上、未来发展上支持他们,让他们能安心、稳定的在基层工作,实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3.5充分拓宽就业领域,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大城市医药卫生系统的就业岗位已趋于饱和,招聘主要以具有博士学位和有工作经验者为主,地区级三甲医院、二甲医院用人也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3]。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一是鼓励学生通过参加考研、专升本考试提高学历层次,增强就业竞争力。目前,我国的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缺少高层次的特色学科和管理人才,与人民需要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因此,鼓励医学毕业生提高学历层次,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了高素质人才。二是要面向世界就业,世界发达国家医技人才尤其护理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急需大批懂英文高素质护理人才。医学毕业生出国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将中国的医学毕业生输送到国外就业[4]。

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体现了“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这一重要思想,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决定着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医学毕业生就业难不仅是学生本人和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满腔热情,为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琦,毛庭枝.新形势下做好医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8).

[2]张浩,吴胜英,陈华东.新医改对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11).

[3]赵兰芳.本科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5).

[4]竺静.高职医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