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颜涛

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等方法进行判断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合理,本次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某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和原因。结果:本次研究随机选取的480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单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药物1~4种,每位患者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98种,其中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药物的处方有50张,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药物的处方有70张,单一使用抗菌药物药物的处方有216张。共查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82张,其中溶媒选择不合理的90张,用法用量不合理60张,同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和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联用处方16张,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的处方111张。结论: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处方,应继续加强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和处方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充分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药师应加强处方的审核,及时分析和总结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向门诊医生通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状况,进一步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抗感染药物,抗菌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其既能有效的治病救人,同时也能危害人类地的身体健康,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各类感染性疾病,对挽救人们的生命做出极大的贡献[1]。另一方面,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细菌的耐药,同时大幅度提高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本次研究笔者对某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某院门诊开出的抗菌药物处方,共计480张,每月约40张左右。

1.2判定方法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等方法进行判断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合理,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分析某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和原因

1.3不合理应用标准

抗菌药物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用量过小或过大,没能按照抗菌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进行给药,溶媒选择不合理、给药间隔时间等方面的不合理,同时未按照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合理用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2结果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的480张处方中,单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药物1~4种,每位患者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98种,其中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药物的处方有114张,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药物的处方有150张,单一使用抗菌药物药物的处方有216张。共查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82张,其中溶媒选择不合理和给药次数不合理35张,未按抗菌药物禁忌证用药的处方20张,同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和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连用处方16张,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的处方111张。

3讨论

在临床上为了更好的治疗和控制以及预防各类感染性疾病,在用药过程中采用多种抗菌药物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能有效的大幅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大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然而由于各种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不同,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会引发药物的拮抗,从而降低其治疗效果,同时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3]。

本次研究共查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82张,占37.92%。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①在用药过程中不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或者无应用指征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例如,临床治疗过程中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在治疗过程中应首选抗病毒药物,盲目的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无法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能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延长治疗时间,同时加重患者的医疗费用[4]。②溶媒选择不合理,在临床治疗中常采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然而青霉素在PH小于4.0时能快速分解,进而药效降低,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需选用让其保持良好稳定性的溶液,放能有效保证其治疗效果[5]。葡萄糖的PH值在3.32~5.5之间,假如青霉素和溶媒葡萄糖进行有效的结合后,能使其稳定性减低,快速分解进而药效降低;因此选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媒,方能有效保证其稳定性,提高青霉素的治疗效果。另外青霉素的半衰期为0.65~0.7小时,在24小时内采用单次静脉滴注的情况下,其全天的血药浓度无法有效达到抑制细菌的有效浓度,进而让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无法更好的杀灭细菌,因此应增加给药的次数,用药总剂量可分为2~3次每天进行给药,进而有效提高青霉素的治疗效果[6]。③用法用量不合理:很多医生不了解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从而导致抗菌药物的给药频次不符合要求。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半衰期较短,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需要每天多次用药才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④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重复用药,由于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抗菌谱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从而出现了许多不合理联合用药甚至重复用药的情况。如:两个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与抗厌氧菌的药联合使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可能使药物产生相互拮抗,也有可能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⑤禁忌配伍。将氨茶碱与大环内酯类或者氟喹诺酮类联合使用,两类药物均能让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上升,进而增加氨茶碱的毒副作用。

在临床的治疗中还有很多医生存在使用抗菌药物的错误观念:错误的认为只要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能有效地控制感染;错误的认为抗菌药物是一种放心药和万能药,在没有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的情况下,随意的使用抗菌药物,或者在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下仍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在使用1种抗菌药物就能有效的控制感染的情况下,而使用2种或者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其错误的观念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效增加。

总之,有效加强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和处方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充分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药师应定期审查处方,有效的杜绝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及时分析和总结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向门诊医生通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状况,进而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鹏飞.某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5):78-78.

[2]翁玉贞.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危害及防治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87-88.

[3]刘祖俊.医院门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244,246.

[4]曾爱民.某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3):44-45.

[5]尹久荣.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328-329.

[6]郭敏红,孙芳.社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3,34(3):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