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处理

/ 1

高龄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处理

姚亚东

高龄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处理

姚亚东(黑龙江省八面通林业局医院黑龙江八面通157500)

【中图分类号】R57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19-0012-02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随着人的寿命延长而逐渐增加,近10年来发病率已达到7-8%,由于发病时症状不典型、体症不明显、伴随疾病多、穿孔率高,加上免疫功能并,术后并发症多,所以围手术期处理日显重要,本文总结我院1990-2006年间资料完整的57例高龄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处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本组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60-81岁,平均66.7岁。

1.2症状:下腹部不适、隐痛感30例、右下复痛11例、脐围不适、隐痛感16例,发热19例、恶心、呕吐28例。

1.3右下腹有压痛、肌卫、反跳痛者21例。

1.4白细胞升高27例,伴随中性增高者23例。

1.5伴随心血管疾病者31例,其中高血压24例、消化性溃疡18例、消化不良42便,前列腺肥大11例,糖尿病7例。

1.6全部病例术后均证实系急性阑尾炎,其中化脓性占38%,阑尾周围脓肿形成25例,穿孔或并发腹膜炎22例,坏疽28例,术后无1例死亡。

2讨论2.1诊断要点

2.1.1转移性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压痛、肌卫、反跳痛被认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要点,但老年人由于反应迟钝,腹痛程度较轻,常为隐痛或疼痛摸糊不定,本组1/2病人仅感下腹部不适,发热占1/3。

2.1.2压痛、反跳痛部位类同年青人,但程度较轻,个别致穿孔性腹膜炎时的无压痛。本组右下腹有压痛、肌卫、反跳痛占24例。

2.1.3老年人全身反差差,体湿、脉搏、白细胞变化不如年青人敏感,有时甚至完全正常,所以白细胞和体湿变化不能作为判断病变程度的标准,而脉搏加快,中性增高则与老年阑尾炎病变程度成正比。本组白细胞单项增高27例,伴随中性增高23例。

2.2手术指征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机体防御功能差、一旦阑尾炎引起早期血管闭塞、阑尾炎性坏疽、容易发生穿孔,有报告老年急性阑尾炎穿孔率高达38.7-58.2%,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比年青人更应抓紧进行。

2.3术前准备急性阑尾炎术前一般准备适用于老年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术前相当部分已存在穿孔性腹膜炎,应进行一段

短时的,针对性很强的术前日检查和强化治疗,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的诊治、如因腹膜炎引起休克,水电解质紊乱,必须待病原体情稳定后再手术。

2.4术中处理

2.4.1麻醉的选择:一般情况,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如果全身情况差或伴有心脏病、严重呼吸道疾病等且估计阑尾未穿孔,可采用局麻,已生中毒性休克宜采取全麻。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腹面壁肌肉松驰良好,有利于手术视野的展现和腹腔内脓肿的清除,减少术后并发症。

2.4.2老年人对手术耐受性差,尽量减少手术操作。

2.4.3凡手术时发现阑尾坏死、充血、水肿、粘连或周围已有脓肿形成,不必强行切除,单纯置烟卷引流即可。使坏死的阑尾逐渐腐烂。较勉强切除更为安全。

2.4.4已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肠壁水肿、充血有麻痹性肠梗

阴表现则一在般情况尚好的情况下可考虑置肠排列管1根,有利于促进肠功能恢复、术后低压吸引,2周后拨除。

3术后处理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有报道75岁以上病死率达6%,所以术后处理非常重要,由于老年人血管硬化、脆、阑尾挂号扎线容易脱落,提醒我们早期尤要注意血压、脉搏情况、通常高龄者肺功能差,术后既要协助咳嗽、又要给予祛痰剂,防止肺部感染发生。

原有的心血管疾患一方面要继续治疗,另外要防止静脉补液过量而加重心脏负荷,老年人膀胱排长约肌功能恢复慢,术后多半需留置导尿,等病情改善后鼓励尽早离床活动,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等发生。

抗生素通常使用氨基糖甙类以及甲硝唑3-5d即可。本组7例糖尿病术后均加用胰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