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研究

陈思宇李志东吴绪伟

陈思宇李志东吴绪伟(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

【摘要】抗生素是指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产生象征着人类征服细菌开始,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感染性疾病起到了重大作用,而呼吸内科的抗生素使用量是相对较多的,同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来完善,如今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将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呼吸内科在抗生素的选择与使用上要尤为谨慎。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05-02

抗生素是当前医疗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主要用来抑制并消灭病原,主要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在各式各样的传染病中抗生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临床特异性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很好的挽救了大量生命[1]。呼吸内科内有80%以上的疾病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感染引起的。因此,呼吸内科的医生需要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这对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2]。在选择抗生素之前,要对可能感染的主要细菌进行大概的诊断,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以杆菌为主,而球菌则少见;成人大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儿童则多由病毒引发。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抗生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抗生素的分类[3]及其作用

1.1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杀菌效果与血液浓度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血液浓度超过病菌的MIC时间,故应遵守缩短间隔时间的给药原则,使24h内血液浓度高于致病菌的MIC时间至少60%,建议每6-8h用药1次。代表性药物有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

1.2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不能使其进入繁殖期的特点。需要将1d的药物剂量集中用药,并进行适当延长给药时间间隔,使血药峰浓度提高。代表性药物有喹诺酮类、氨基糖昔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属于此类。如氧氟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2应用原则与方法

2.1原则在临床上,患者通常为获得性感染,这样的感染主要致病菌是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血性链球菌、厌氧菌和病毒、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我们通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类、复方新诺明及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药物来进行治疗。医院内感染的患者,有COPO及中老年患者的感染中,多为G-杆菌和G+球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治疗时选择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和抗真菌药等[4]。

在接诊患者以后,我们首先要对患者实施经验性治疗,但也只是短时间内,与此同时,应该尽早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和细菌的培养,以明确患者的感染类型,以及主要的病原体。如果我们在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3d以后,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证明我们选择的抗生素以及治疗方法是正确的,应该继续用药来巩固疗效。反之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临床表现恰恰相反,应该尽快调整治疗方案,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尽量选用那些敏感度高、抗菌谱窄、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如β-内酰胺类),剂量要足,使用正确的给药方法。

2.2方法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之前,要清洁患者的口腔,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让患者漱口,漱口液用一定浓度的双氧水、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二是让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之前,口含华素片。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患者口腔清洁,杀灭患者口腔内致病菌或者是不致病的杂菌,其次,患者口腔清洁之后,让家属或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咳嗽,尽量咳出黏着在患者呼吸道深处的痰液,通常是拍打患者的背部,并进行痰涂片检查、培养,作药敏试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敏感药物,以便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联合用药与配伍

普通的细菌感染,使用一种抗生素就能进行良好的控制,并不需要进行联合用药,但对不明确病原菌的严重感染或患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多种混合感染,应联合用药,协同治疗,增强疗效,降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可能性。对联合用药合理配伍的原则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起到协同杀菌的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上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加大环内酯类,有协同累加作用;青霉素加头孢菌素类能对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进行持续抑制,起到良好的协同效应;速效抑菌剂加繁殖期杀菌剂,如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不宜联合应用,因为速效抑菌剂能够对细菌蛋白质合成进行抑制,难以进入到繁殖期,因此导致繁殖期杀菌剂的活性降低,产生拮抗作用[1]。

4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途径及疗程

4.1抗生素后效应(PAE)是指高浓度药物在接触细菌后,体内代谢导致的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体内浓度在MIC之下,抗菌药物仍能对细菌生长产生持续抑制作用,此现象即被称作PAE。不同的抗菌药物均能对G+球菌起到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杆菌,则只有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有效的PAE,碳青酶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能对G-杆菌产生中等PAE作用,青霉素与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则几乎难以产生PAE[1]。

4.2给药途径如果是轻度的感染患者,可以采用口服抗菌药物,不需要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给药。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局部抗菌药物。

4.3给药次数医生可根据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相互结合原理来决定给药次数。如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可6-8h给药一次,而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则1次/d即可。

4.4疗程取决于患者的感染程度、感染持续的时间长短和不同个体的抗药性,在患者病情好转时不应立即停药,而应坚持用药一段时间,巩固疗效。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作用,医生的急于求成和病人盼望康复的心情急切,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不断增长,从而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院内感染和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这种现象应引起医生、病人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因此,科学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春富,董得时,高森,等.门诊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中外医疗,2009,27(9):117-118.

[2]杨荣丽,李兵兵.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2).

[3]曹文庄,张晓丹,李明鑫,等.从药品注册的实践理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意义[J].中国药学杂志,2008,39(1):801-803.

[4]王玲丽.感染科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0(9).